谈美读后感3000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读后感)

#我在头条搞创作#?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欣赏美是我们特有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美无用,可是很多时候就是那种万事有美的发现激励我们继续往前。

谈美读后感3000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读后感)

从功利的角度看,美是没有立竿见影的实际效益,这样看问题无可厚非,只是总归少了一些感性,少了一些乐趣。即便坚持唯物主义如周恩来先生,也说过:“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希望有来生。”来生固然是虚无缥缈的期望,单从现实意义这句话是一句空话废话,可是来生未必真,情感却动人,这也是美的作用,让冰冷的虚无缥缈的字句落笔成动人的话语。

脱俗方是真美,正如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雪夜的微微光芒不仅温暖她身体更是她的希望,透过火光看到妈妈看到天堂看到希望看到梦想,人生苦短,只寻片刻欢乐。

谈美读后感3000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读后感)

正如《仁医》里那段著名对话:

“好想变成雪啊,这样就可以落在先生的肩上了……”

“若是先生撑了伞呢?”

“那就落在先生的红伞上,静载一路的月光。”“若是先生将雪拂去·····”

“那就任他拂去,能在他的手掌上停留一刻,便足矣。”

这段话说到底也只是一段天真又脱离现实的话,对于有用主义来说是可发一噱的话。可它的动人正在于脱俗,在白茫茫一片干净的雪里,一个女孩虔诚地期盼。

美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美是把“我爱你”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美是静静欣赏风花雪月。美是看到任何触动人心的景物和时刻时想分享,“今晚月色真美”的动人不仅美在东方。

人特有的含蓄,更是那种我想把我感受的欢乐也

给你换你同样欢喜的心情。

谈美读后感3000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读后感)

1932年,《谈美》出版。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姐妹篇,该书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追捧。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无“用”的。它既不能有益于商业利益,也不能有助于科学研究。朱光潜先生认为,要感受到“美”,就要脱离实用的角度和科学的态度。当下,出于经济生活的考虑,“美”被置于“用处”的领导下,“美”不“美”要看有没有“用”。美的需求虽然不能满足肉体的饥渴,但却能满足精神的饥渴。在喧嚣浮躁的现实生活中,或许最无用的“美”对我们才是最有用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朱光潜先生在书里谈到,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适当的距离是感受真正艺术的前提之一,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不了解一首古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诗中的一些诗句漫无意义,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和古诗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相似的人看来,他对于诗句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容易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近,容易把读者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是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但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原生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观的观赏者。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尽管情感深刻、经验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若以他人的感情或经历作为材料,那就要将自己融入其中,在自己的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视角在自身和旁观者之间转移,感情在反省自我和融入他人之间反复,终会成就不朽的名作。

谈美读后感3000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读后感)

一味地低头看路而缺乏仰望星空,错过指引方向的星光,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适当地让自己抽身而出,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重新思考,才能适时纠错。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反省自己,融入他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