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上下动律要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特点)

东北秧歌上下动律要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特点)

东北秧歌上下动律要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特点)

33集大型文化专题片《传承》,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项目立项,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组织实施。《传承》以纪录片的形式集中介绍我省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融合传统技艺、人生体验、历史文化展示于一体,用影像的力量纪录文化精髓,为广大观众搭建一个走近传人、感悟文化的平台。这组专题片将在辽宁文化共享电视频道和辽宁文化云平台等多渠道播出。

秧歌,一个在东北存在了上千年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那个广场舞还未盛行的九十年代,每天傍晚,城市中心、田间地头,都会聚集着男女老少,敲锣打鼓,扭上一段大秧歌。

复印社的老板巴恒金,拥有着一个满族的英雄姓氏,每当店里客人不多时,巴恒金就会忙活他自己的事业。一张张照片、一页页文献资料被光电输送到电脑上,偶尔,巴恒金还会拿起照片看上半天不撒手,这是他一辈子难以割舍的秧歌情。

东北秧歌上下动律要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特点)

在抚顺市非遗中心,巴恒金带领大家排练的这场秧歌显然比那些常见的街头表演更有张力,动作大开大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拉弓射箭的马上民族充满阳刚、豪放、粗犷的原始气息,这是流传于辽宁东北部的抚顺地秧歌,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的满族,因此也叫鞑子秧歌,而抚顺当地人,都习惯称它为满族秧歌。2006年,满族秧歌即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北秧歌上下动律要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特点)

为了迎接中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演出,巴恒金已经带着队员们彩排了一周时间。练动作、排队形、踩节奏,这样的场景对于巴恒金来说司空见惯,三十年来,他的每一天几乎都离不开满族秧歌,就算没排练或演出,也经常在家扭上那么一段。

东北秧歌上下动律要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特点)

这种过年时跳着秧歌从村这头扭到那头的习俗,满族人称之为“走街”。年幼的巴恒金动作虽然不标准,但是其中透出的一股子灵气和由心而生的热爱,打动了满族舞者栾榕年。

东北秧歌上下动律要领(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特点)

栾榕年发现,流传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满族秧歌,就是满族舞蹈的全部精髓所在。栾榕年从古籍中寻找着只言片语,去满族的发祥地寻找实证。每每听说某个村里有满族老人会跳原始舞蹈动作,她都会立刻拎包前往,坐在老乡的炕头上记录、研究。凭着这种执着和热爱,栾榕年搜集、记录、归纳、整理了一度濒临失传的满族舞蹈的全部动作,编著出版了《满族民间舞蹈》和《辽宁民族舞蹈集成抚顺卷》二书。

栾榕年遇见巴恒金时,巴恒金已拜师满族秧歌第二代传人沈同超。沈同超是满族秧歌创始人沈万会的儿子。沈家人世代擅演秧歌,到沈同超这里已传承了14代,他也是栾榕年的重点调研对象。从此,这些秧歌人就再也没有断了联系。巴恒金跟随沈同超学习纯正的萨尔浒古战场秧歌,也从栾榕年那里学习着满族秧歌的文化精髓,一棵小树在渐渐地长大,而在过去没有概念的满族秧歌也在逐渐清晰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据史书记载,满族秧歌大致形成于四百多年前。努尔哈赤赫图阿拉创建八旗时,凯旋之后、丰收之余率队即兴表演舞蹈,这是满族秧歌的雏形。而据栾榕年根据秧歌形态、内容等方面进行的实地考证,早在几千年前,满族的古老信仰——萨满教里就有类似的舞蹈。

满族秧歌中带有强烈的文化、历史和民俗宗教印记。满族先人常年生活在山区,狩猎、征战是其主要生活形式,因此,满族秧歌内容、形式与表演技巧仍不失满族擅于骑射、勇于征战、勤于生产、俭于生活的基本风格。

编辑/黄玥琪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