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一、新时代加强斗争的理论依据
(一)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斗争”观点
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从概念上看“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它指的是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
首先,勇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写照。在导师们不屈的斗争实践中,伟大的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产生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哲学、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以巴枯宁和拉萨尔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以杜林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等各种思想流派的斗争辩论中,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论战中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除了采取论战等斗争方式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外,导师们更是在实践的残酷中认知斗争的重大意义,认为革命阶级要获得统治地位,就必须用武力斗争夺取政权。这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所谓的暴力革命方式捍卫权力画出了分明的界限。
2018年,***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生的奋斗经历以及精神品格,不难理解其理论与实践展现出的伟大革命性与斗争性。
就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列宁的一生也是同形形色色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一生,这是列宁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例如,列宁通过与机会主义的斗争,完成了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建党的任务,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把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设成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密、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党。
此外,列宁还通过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揭露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背叛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倒向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保持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等左派政党的作用,促使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破产;在斗争中批判纠正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等错误。
正是在斗争精神的指引下,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指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分析了沙皇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及其处于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地位,以伟大的科学性和历史主动性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创立并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大导师充满艰辛与斗争的人生道路,无不体现了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为寻找真理以及人类的幸福而斗争是个人最光辉、最有价值的人生经历。
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随处可见“斗争”的理论观点。如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中认识“斗争”,指出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人通过实践按照人的理想来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只有在伟大斗争的具体实践中,才能不断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
从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的演进中认识“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阶级划分的标准、实质,阶级斗争的产生根源、历史作用,强调了无产阶级坚持阶级斗争理论的重要性,即人类社会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机制下发展演进,这一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催生了社会阶级的划分,由此引发的阶级斗争成功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阶级斗争的历史是理解社会发展历史的重要线索,可以说有文字记载以来的“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强调了阶级斗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作用,提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马克思主义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连在一起。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从科学社会主义前进中认识“斗争”,在剖析无产阶级
成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阶级斗争的根本性作用。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斗争”智慧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意味着在新时代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必须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养分。报告总结出十个能够彰显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主干词,其中“自强不息”一词就体现出自古以来伟大的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勇于进取的民族基因和历史自信。探究中华文明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衰、历经坎坷而不断,具有敢于斗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重要原因。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留下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思想;儒家思想中包含的斗争原则和斗争智慧;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兵家传统中提出的“慎战”“知胜”等观点;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与血性,这些思想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突破自我的精神品质,是新时代伟大斗争可以汲取的不竭力量。
(二)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提出过程
“伟大斗争”作为一个极具特定政治内涵的话语形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这一提法,追根溯源是由毛泽东同志提出的。
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千人大会上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
可见,此时的毛泽东同志以政治家特有的政治清醒与独到的战略眼光预测到,未来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世界各国社会制度将发生剧烈变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必须提前做好斗争的准备,以便更好地应对这种剧变及可能由此引发的消极后果。为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事业,毛泽东同志给出了预见性的战略指导,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结合国内外具体实际,在实践中总结规律,遵循规律推进伟大斗争。简短一席话,涉及了对时代特征的判断、主体行为的判断、斗争内容的判断,并最终明示了斗争的方针与方法。
至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作为报告起草组组长的***
总书记,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未来中国详尽理性的思考,继承发展这一来自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跨越50年时光的历史判断,明确要求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论断写入报告,首次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大论断,并深入阐释,赋予其新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主题。可以说“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逻辑,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逻辑后作出的清醒战略判断。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党中央第一次把伟大斗争与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并提。2017年“726”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四个伟大”,将进行伟大斗争纳入党治国理政的战略框架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斗争”和“伟大斗争”共出现23次,***总书记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语境中提出“伟大斗争”重要论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指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进而明确这场伟大斗争的对象,提出五个“更加自觉”的立场原则和五个“坚决”的鲜明态度,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2019年1月21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年轻干部要到重大斗争中去真刀真枪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2019年9月3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
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顽强奋斗。
2021年7月1日,***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提醒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敢于斗争”总结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并进一步指出“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到了2022年的“726”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开篇再次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指示省部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党的XX大报告中,“斗争”和“伟大斗争”作为报告关键词依旧热度不减,共出现22次。报告明确提出要做到“三个务必”的时代要求,加入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两项重要内容。明确“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同时,党的XX大首次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写入党章。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在对待矛盾的
态度上,要有勇气有魄力有定力,有饱满的意志品质和大无畏的进取精神直面困难,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敢于斗争。
***总书记多次提到要“直面矛盾”,这是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矛盾性,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发展前进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因此,我们需要在斗争过程中承认矛盾、直面矛盾,从而解决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3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