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明朝到底发了多少免死铁券,可以负责任地跟你说,发过非常多,多到这东西到,根本不值钱了,在某些时候拿到免死铁卷,就等于下了死亡通知书,怎么回事呢?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给大家看一组数据,太祖朱元璋发了67张,建文帝朱允炆1张,成祖朱棣64张,仁宗朱高炽11张,宣宗朱瞻基6张,英宗朱祁镇复辟前后发了30张,景泰帝朱祁玉8张,成化帝朱见深10张,孝宗朱祐樘3张,正德皇帝朱厚照11张,嘉靖皇帝6张,隆庆帝朱载坖一张,木匠皇帝天启给了两张。除了老宅男万里、一辈子焦头烂额的崇祯帝还有那个只干了一个月的光宗,其他那几个可以说是人人都发。

但很多人觉得只有朱元璋和朱棣两个人发过,一方面因为这父子俩的名气够大,另外一方面因为他们发得最多,而紧随着两位之后的铁券颁发数量第三多的居然是明英宗朱祁镇,前后发了30张,然而里面有20张是给帮助他复辟的夺门之变的参与者的。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既然皇帝能发铁券也就能剥夺铁券的权力,例如明朝初期的两个版本的铁券,朱元璋的开国承运版本和朱棣的奉天靖难版本,拿到第一版的人基本离死不远了,第二版本才是真的免死铁券!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但是无论哪个皇帝颁发的铁卷也不能保证世世代代荣华富贵,我们就来看看大明历代被剥夺铁圈资格的数量和颁发铁圈的数量相比。论收回比例这一块朱元璋绝对是没得说,发了67张,收回63张,几乎全给收回来了。而永乐朝代就要好很多了,20%多的回收率,虽然也有收回去的,但这已经是非常良心了。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然而朱元璋还不是最狠的,建文弘治、正德、天启这四朝回收率高达100%,发一张收一张。而正统天顺景泰成化、嘉靖这几朝回收率也在将近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只有仁宗、宣宗两代的回收率保持了一个较低的。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这百分百回收的四场,建文帝别说功臣了,皇帝自己都没了,铁券还有啥用。弘治年间,我们知道孝宗一辈子没纳妃子,只爱皇后一人,忠正的爱情值得我们肯定,但是这皇后家就不是什么好人了,他放任自己几个兄弟横行霸道,孝宗又非常袒护给自己的这小舅子,就使得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明朝唯一的一次外戚篡权也就差点上演,不过好在这几个玩意没啥本事,坏事做尽,但的确没啥把持朝政的能力,所以就这么一直祸祸到了嘉靖。道长一看,这都是什么玩意?敢这么嚣张,弘治只是我大伯,他的小舅子管我啥事,于是就把这几个人的爵位都给剥夺了,这才造成了百分之百夺券的情况发生。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而天启、正德两朝的全军覆没就是因为这两个皇帝发出去的铁券,主要是颁发给太监从立帝皇帝刘瑾到九千岁魏忠贤都没啥好下场。其实百分之百的夺券还发生在另外一个皇帝身上,那就是嘉靖帝,发了9张夺回4张,这九张里面五张是重新续封给曾经洪武朝的老牌勋贵的后人的,而他自己封的那几最后都被回收了。

而英宗、景泰、成化年间50%的夺回率也是因为这段时间比较混乱,英宗出征了,英宗被俘了,景泰登基了,英宗夺门了,再到陈化年间,一会儿西厂,一会儿黎庭,一会儿修仙,可谓是非常的混乱。而作为唯一一个回收率为零的隆庆朝,一方面是因为隆庆在位时间短,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隆庆年间追封的这张铁券是给王阳明的。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其实丹书铁卷作为皇帝和臣子之间曾经友谊的象征,从汉代开始就已经有了,真正赋予了免死的价值,是始于南北朝并盛行于唐宋的,那个时候不但能免死,还能免好多次死,从开始的一次两次,到五代时过时期免十死的神奇铁券。而到了明代的老朱一开始对于这玩意是非常谨慎的,不但免死次数不多,并且大多数都由他老人家亲自负责回收了,而之后你看什么外戚、太监都能拿到铁圈,可见明代在这方面的门槛似的不断降低的,这也就造成了后期的夺权率那么高,因为发的时候就很随意。而且有不少人有了铁圈后就非常容易上头,容易犯错误,从而就被抓到把柄,这就怨不得别人了。说到底这免死铁券就是封建王朝体系下最大的一张饼,最终解释权在皇帝手里,其实和一张废铁没太大区别。

死亡通知书和死亡证明是一回事吗(死亡通知书模板)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