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受梁文道文《书房可以泄露一个人的秘密》的启发,涂鸦了一篇小短文,谓《谈谈我的书房》。午睡时,思之,又深感意犹未尽。
一般意义上的书房,或者说时光退回二十年前,人们所说的书房,有房是前提,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室,也不论面积大小,必须得有一间房;第二个前提,还得有书。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试想,有房无书,你辟一间房,即便挂一“书斋”的牌子,鬼都不相信那是书房。如果书房里只有零星几本书,自己都不好意思说是书房。房子里堆满着书,那是仓库,也不是书房。这便引出书房的第三个前提,即书架。所以,书房者,书架放在房子里,书立在书架上,乃为真书房。
近年来,尤其是最近三年,因为眼疾,极少看纸质书了。有朋曰,微信有读书平台,可看书和听书,还有“喜马拉雅”平台亦可听书。于是,我便选择在这两个平台看书听书,以听为主,听到兴味处,也停下来看看。
刚才,打开“喜马拉雅”听书平台看了看,收听小时为1496,多为散文;还有《西方艺术史》《希利尔讲艺术史》和《艺术里的文艺复兴》;诗词类少许,如《杨雨品历代名家词》《叶嘉莹说杜甫诗》《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以及作家简媜的《空灵·邂逅古诗词》;小说类,有,极少。
微信读书平台,读书总时长达7000多小时。这个平台挺有意思,专门为读者设了一排书架,还对书架上的书进行了分类,军事政治10本;教育学习9本;公众号25本;哲学宗教80本;文学478本;历史32本;精品小说89本;社会文化34本;人物传记67本;经济理财3本;个人成长15本;艺术25本……如此分类,是否科学准确,姑且不论,细细品味,还是八九不离十。连读书进度,它都帮我做了统计,已读完633本;正在阅读27本;刚开始读2本,尚未阅读231本。
看来,如今的“大数据”确比人勤快,不仅实时统计,还有读者的阅读历史,某年某月某日,你在读什么书,记录得分秒不差。文道兄说,书房可以泄露一个人的秘密。这些读书和听书平台才真的记录者每一位读者的个人秘密,据此分析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读书的品位,乃至个人的心理倾向,那是手到擒来,轻而易举的事。
不过,这些秘密不是我关心的重点。我倒是觉得,书房不必有房,不必有书架,也不必有书,只需要一台电脑,甚至电脑都不需要,仅仅一部廉价手机即可解决读书的全部问题,包括你想做的读书笔记。你想读什么书,手指一点,平台帮你放进分门别类的书架。放书架的房子,也是平台给你造的,你任何时候想来,书房都在那里等着你。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大进步,尤其对那些穷愁潦倒的读书人,善莫大焉。
现如今,有一间实体的书房,不再是一件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没有书房,电脑和手机便是你的书房。
从当下开始,如果非得营造一间实体书房,除了满足书生的意气,我不知道还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所以,在新房里,辟不辟一间书房,我已经开始动摇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9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