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大通关讲解视频(思维创新大通关 百度网盘)

最近聆听了原河大文学院副院长、现任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仲良教授为我们作了“创新思维”的主题报告。70岁高龄的张教授,矍铄的精神,深厚的学识、创新的意识、敬业的精神让人敬佩,令人敬仰。

张教授是从增强思维创新意识,掌握思想创新原理,创新思维视角的途径,学会转换思维视角四个方面来给我们阐述创新思维的理论,又举了大量的生动活泼的案例,让我们陶醉在张老先生的旁征博引之中。

在这次培训中,不止一位授课老师提到了这样的一个调查事例:有组织从计算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个方方面对21个国家的孩子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排第一,创造能力排倒数第五,而想象能力却排倒数第一。由此不少人发出了惊呼: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很多人把矛头直指向教育和教师。不可否认,现行的教育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其中还有很多比较复杂的因素。

首先是应试教育,它有两大特点:死记硬背的记忆型阅读教育,追求标准答案的考试评价,这就抿杀了学生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还有学前教育,过早过度向幼儿灌输专业知识:背古诗、学英语、学数学。

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计算机的硬盘,变成了储存器,就不会主动思考了,获得诺贝尔总数的一半的德国人,认为学前儿童的天性是玩耍,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

传统教育也忽视个性培养,人的行为有两元性 ——自身我的独立行为和社会我的角色行为,两者之间有和谐,又有冲突。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太重视共性的培养,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

中国心灵过滤的社会结构。什么叫心灵过滤?就是中国人讲究“自省”,层层过滤不合乎社会规范的地方。这一层一层过滤下去,最终人就没有了个性。张仲良教授讲到这一点时,我就想起了《论语》中提到的,要如何成就一个君子?要以仁为心、以义为质、以礼行之、以信成之。所谓“以礼行之”就是一言一行都要合乎社会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信”。也就是说要“从众”,要走群众路线,大家都不做的事情,你绝对不要做,否则就容易犯错误。当然圣人的本意是讲个人修养的,但是在这种文化心理的影响下,自然就很少有人敢于出格,来个与众不同了。

追求思维创新的任务是如此艰巨而且迫切,对我们这些直接面对学生的教师来讲,就需要我们自身努力成为创新精神的践行者、创新精神的发现者和创新精神的传导者。生活中要平凡,精神上要浪漫。作为教师,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学会思考,让人们在思考中学会创新,这才是最终教育的真正目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