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虎 歇后语 游戏
一看题目有些朋友不免会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呀!风马牛不相及,乱七八糟。朋友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麻虎是我们当地对狼的土语叫法。狼是一种凶残的食肉动物,它不仅仅骚扰人类,偷吃老百姓的牛马猪羊,而且有时候还成群结队骚扰村庄伤害小孩子,攻击大人们。
上世纪解放前至五六十年代,在我们农村,人们对于不听话的小孩子们,或者爱哭闹的孩子们往往是好话说不住,但一句;“看!麻虎来了”往往哭闹的孩子会突然一愣怔,两只不安的眼睛慌张的四处打量,立马鸦雀无声乖乖地安静下来了。
那时候年纪小,经常听大人们说起“麻虎”吃猪,羊,以及伤害小孩子的事情。所以知道狼非常厉害凶残。以至于那个时候孩子们在外边玩耍,如果其中有个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在孩子们玩耍的聚精会神的时候,突然一句;“麻虎来了”孩子们定然都会不要命地五零四散奔逃而跑。以至于成了那时候普遍大人们对付小孩子们哭闹,以及不听话的孩子们的有效武器专用词了。往往一句;“麻虎来了!”哭闹的不听话的孩子们立戛安静下来,真是立马见成效。
那个时候,知道“麻虎”就是狼,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才慢慢知道了“麻虎”不仅仅是指凶残暴戾的野兽狼,而且还是指暴戾凶残好杀的吃人恶魔。
关于吃人恶魔为何叫“麻虎”的说法,有好多个版本,下面讲述的是;根据唐朝野史作家;张鷟zhuo(张鷟,字文成,号浮休子,史称青钱学士,河北深县人)。所著隋唐朝野史《朝野敛载》中记载;“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
原来说的是距今1600多年前东晋十六国时期,由石氏贵族创建的后赵王朝的一段故事。后赵开国皇帝石勒是原上党武乡人,五胡之一羯族土人,也称胡人。当时,曾经活动于太原,晋中,吕梁,晋东南以及河北河南一带。
他的一个得力将领叫麻秋,太原胡人也。传说麻秋,打仗勇敢凶猛不怕死。但是有一个特点,残暴嗜杀,啖人肉,喝人血,由此是喜欢吃年龄小的儿童,隔一段时间就要吃一个。刚刚开始是偷着吃,后来发展到明目张胆地抢着吃了。当时老百姓对麻秋是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所以,尽量躲着他,一来二去,小孩子们也知道了麻秋的凶暴残忍。又因为麻秋是太原胡人,因此,老百姓们便叫他“麻胡”,慢慢地“麻胡”就成了一个凶残暴戾的代名词了。
小孩子们一哭闹,孩子不听话,大人们一句“麻胡来了”便立马止住了。另一个是当时中国封建政权割据,战争频繁,千村萧瑟,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凶残暴戾强悍的食肉动物狼也是大量繁殖,狼这种凶残动物不仅危害老百姓的牛马猪羊,而且还成群结队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人们怕狼就像怕麻秋“麻胡”一样,对狼也是和对“麻胡”一样无可奈何,因而对狼也像对“麻胡”一样切齿痛恨,所以将狼这种吃人的野兽和吃人的麻秋一样,统称为“麻胡。”千百年流传下来约定俗成。麻秋和狼一样成为了凶残暴戾吓唬小孩子们的代名词了。
关于麻胡还有一个版本;据明朝杨循吉编辑《雪窗谈异》中收唐朝颜师古著《隋遗录》记载;“大业十二年,隋帝将幸江都,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濬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衔命,甚酷,以铁脚本鹅试彼浅深,鹅止,谓汴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
说的是至今1400多年前的隋炀帝杨广要游江都,命令云屯将军麻叔谋疏通黄河入汴河道,麻受命,但是,他暴戾好杀,如果有不听他命令的人便残忍杀之于冰下,老百姓对其非常害怕,常呼其名用于阻止小儿啼哭。至唐朝时候就有小儿啼哭一说,曰;“麻胡来了”即可制止小儿啼哭的说法。因麻叔谋,名“祜”,“祜”、“胡”声同字不同,当时人称麻叔谋,麻祜,为麻胡。
又有元人陶宗仪《说郭.开河记》云;“隋炀帝大业年间,征发民工五百余万人,命将军麻叔谋开运河,麻趁机贪墨,又常蒸食民间小儿。后奸赃败露,被腰斩。”此也是说的隋炀帝时期大将军麻叔谋残暴凶残蒸食小孩儿事情。由此可见,隋炀帝时期的麻叔谋(麻祜)被人们称为麻胡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论怎样,后赵石勒时期的麻秋,还是隋炀帝时期的麻叔谋(麻祜)又或者是凶残的食肉动物狼,他们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凶残暴戾好杀的恶魔,对于他们都是遭到了千百年来人们的切齿痛恨和谴责。也让他们成了凶残暴戾吓唬小孩子们的代名词了。
不过有趣的是,残暴吃人的麻秋还是道教所尊的长寿女仙麻姑的父亲。据古籍《今古图书集成,神异典》第237卷云;“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不知道是否确实,如果是那样,
那是否古来传说的“麻姑献寿”就是麻姑给麻秋上寿了,也就是说长寿仙女麻姑就是给凶残暴戾吃人肉的麻胡上寿了。
这真是只知道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了。而且据说,也是凶残暴戾吃人肉的麻叔谋(麻祜)在河南睢阳县还建有“麻祜庙”享受人间四时香火。不知此“麻祜庙”是否是彼麻祜的庙。
这正是世界真奇妙,很多事情不知道。
拉拉杂杂说了一大堆。下来再说一下歇后语,歇后语也是和“麻胡”有关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吧,我们村庄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湿裰duo子撵麻胡——胆大不害羞(湿裰子,我们当地土语,指裸体,一丝不挂)。也就是说;裸体撵麻胡——胆大不害羞。说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秋末冬初的一天傍晚,我们村庄村边上住的一家李姓人家发生的一件事,姑且叫李四吧。
李四住在村庄的最边上,坐西朝东,破落的街门朝北面开,低矮的院墙,院落不算太大,靠东面墙壁处盖一个猪圈,饲养的一头母猪,已经又快下猪崽了。那时候,农村根本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备,况且那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通上电,就是点煤油灯,人们也是害怕浪费,于是人们往往一到傍晚,有的人家就早早的洗洗睡啦。而且,那个时候的人们往往大多是裸睡,就是一丝不挂,但是他们不是为了什么时髦,舒服,而是大多是为了省钱,节约。现在的人们睡觉穿睡衣,这在那个时候是没有的事情。
话说这天傍晚,天气有点阴,秋末冬初的时候,傍晚就是灰蒙蒙的一片了,街道上行人稀少。李四干完活儿回来,吃了一些中午剩下的饭,便早早地洗洗睡啦,他李四也是为了节约省钱,也是湿裰子睡觉,一丝不挂,他刚睡下不多的时间,刚迷糊起来,突然听见他家猪圈里的母猪;“嗷,嗷”地叫了起来,李四以为是有强盗偷他的猪来了。
赶忙趴到窗户上一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朦胧中,一个小毛驴大小的灰色畜生,拖着长长的尾巴,两条前腿趴在他家的低矮的猪圈墙上,竖起两只尖尖的耳朵,正虎视眈眈的望着他家的母猪,不时拿它的前爪蹈一蹈猪圈里的母猪。吓得他家的母猪,杀猪似的“嗷,嗷”地叫起来。李四一见,这不是麻胡吗?立马掀开被子,也顾不得穿衣服,一丝不挂就跳下炕来,连鞋也顾不上穿,在堂屋里拿了一条胳膊粗细的木棒,推开门子,光脚板湿裰子就奔了出来。李四一边挥舞着胳膊粗细的木棒奔过去,一边嘴里大叫着;“狗日的畜生,想吃我的母猪,打死你这个畜生”。
我们那里还有一句俗话;“一家麻胡,两家怕”。此时此刻,就是这种情形,对于凶残暴戾小毛驴似的麻虎,李四虽然也有点害怕,但母猪是他家的命根子,一年全家的零花钱以及过年买东西都是母猪下下小猪崽,卖了换钱,所以他就是拼命也不能让麻胡吃了他家的母猪。
于是,他挥舞着大棒奔过去,对着麻胡就是一棒。这当儿,那个毛驴大小的麻胡正在那里寻找机会要吃母猪,突然,堂屋门“啪”得一开,奔出来一个湿裰子,一丝不挂的人挥舞着胳膊粗细的木棒向自己奔了过来,嘴里还愤怒不休哇哩哇啦的叫着什么。
虽然麻胡它凶残暴戾,残忍好杀,但就是前面俗话说的;一家麻胡,两家怕。尤其是看见一个一丝不挂挥舞着大棒,口里还愤怒的喝叫着的一个人拼命的朝自己奔了过来,它也害怕了,于是,“嗷”的低吼了一声,嗖的一下,跳过李四家低矮的院墙,跑到了村外,很快的就不见了。
李四一棒打空,麻胡一跑,他这才有点儿后怕了,真想赶紧回去穿衣服,正在这个时候,忽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老李哥,你这个真是湿裰子撵麻胡—胆大不害羞呀!”原来是李四他家的一个邻居,要问他借一下明天干活用的工具,正好过来在他家的低矮的院门边,看到了此情景,不由得说出来这句经典的歇后语来。从此以后,湿裰子撵麻胡——胆大不害羞,这句歇后语就成了我们当地人们对于有些人胆子大,而做的事情又有些出乎意外事情的代名词了。
再有一个是游戏,它也和麻胡有关。说的是我们那里孩子们经常玩耍的一个游戏;麻胡吃挡子。相当于现在孩子们玩耍的老鹰捉小鸡,或者是狼逮羊。
游戏需要至少三个人,一人当挡子,也就是母鸡,一人当麻胡,也就是老鹰,其余的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
具体游戏以猜猜猜,也就是石头剪子布定出老鹰、母鸡、小鸡仔,母鸡后面依次是小鸡仔,老鹰不许推母鸡,只能跑动避开鸡妈妈,抓到母鸡后面第三个以后的“小鸡”,即为一次游戏结束。母鸡可以抓、拽、推、抱老鹰,张开双臂跑,尽量挡住老鹰。母鸡在拦的同时,可以大声喊着老鹰从那边过来了等话语,告诉自己身后的小鸡仔们。母鸡的身体为防止老鹰的捕捉,可以左右移动,在母鸡身体左右移动的同时,母鸡身后的小鸡仔们也随着以相同方向来转动。小鸡依次抓住母鸡或前面小鸡的衣服,跑动避开老鹰的抓捕。如小鸡散开,即为一次游戏结束。下一次开始时,被抓住或散开的小鸡做老鹰,排尾的小鸡做母鸡,原来的老鹰排在母鸡后面,可以循环往复。
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而且对于孩子们团结协调意识也是有好处的。而这个游戏也比较普遍,差不多好些地区都有这个游戏,不过还是那句话;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风俗不一样,游戏名称、游戏规律可能也不大相同,不过总归是大同小异吧!
纵观上述关于麻胡,歇后语,游戏的一些说法,也是千百年来流传于我们当地民间的传说,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那时候的一些亲身感受。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8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