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数字化、绿色化、低碳化和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时代特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须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是通过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进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结果。我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方面优势,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区域间、企业间充分流动,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了生产力质的提升。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需要构建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让各类优质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持续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观环境。不以增加要素投入为前提,重点是将现有各类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重新配置,通过将生产要素从低效率生产主体配置到高效率生产主体,提升全要素的生产率。进一步深化土地、能源、金融等要素改革,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创新政策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统筹协调。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速度。加强对新质生产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自由探索型和任务导向型科技项目的支持,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参与全球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拓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国际先进企业、研发机构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推动技术创新和转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鼓励国内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实现技术交流和合作的跨越式发展。加大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注入活力。
二、大力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人才队伍
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教育、人才培养和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支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坚持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理念,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着力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为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学科支撑和研究平台。聚焦基础研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紧前瞻布局,完善重大科技项目部署,进一步加快协同创新,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逐个突破“卡脖子”的瓶颈问题。改革人才评级机制,健全人才流动市场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完善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7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