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目 录
1.宁夏日报评论员:
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实践成果 1
2.河北日报评论员:
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3
3.安徽日报评论员:
擦亮创新这一“金字招牌” 4
4.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
5.人民公安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安全 8
6.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寻找和用好政策发力点 10
7.贵州日报评论员: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12
8.河南日报评论员:
抓紧抓实“三个一批”项目建设 13
9.南方日报评论员:
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15
10.中国经济导报评论员杨禹:
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的深层逻辑 17
11.贵州法治报评论员: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9
12.贵州法治报评论员:
努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21
13.中国社会报评论员: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凝心聚力抓好落实 23
14.襄阳日报评论员:
向新质生产力要增长新动能 25
15.襄阳日报评论员:
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新局面 27
16.中国黄金报:
2024年全国两会矿业领域热点解读 29
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实践成果
宁夏日报评论员
春风送暖百花迎,战鼓声声奋进急。
全国两会刚刚落下帷幕,自治区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工作,明确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区上下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握核心要义、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切实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实践成果。
这次全国两会,是在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A总书记在会议期间三下团组审议讨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围绕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围绕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提出“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一字一句,高瞻远瞩、内涵丰富,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充分展现了胸怀“国之大者” 的全局视野和深远考量,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也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过去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续写了“风景这边独好”的崭新篇章。这一年,宁夏牢记嘱托、乘势而上,同样交出了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第五、连续7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7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等优异答卷。实践证明,“两个确立”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信心之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胜利之源,是我们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学习好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全区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感悟思想伟力,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全国两会部署要求上来,在深学细悟中把牢政治方向,激发奋斗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奋力开创我区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感悟思想伟力,领会精神实质,就要准确把握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目标要求,研究政策要点、寻求发展契合点,结合宁夏实际用好政策、抓好落实,以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的姿态推动宁夏发展、造福人民;要准确把握关于塑造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部署,深刻领悟总书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深刻用意和战略考量,立足本地实际,确定发展重点,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要准确把握关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大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凝心聚力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
从春天出发、向未来起航,奋进的号角嘹亮激昂,前行的脚步铿锵有力。让我们坚定信心、奋勇而上,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把谋划变成行动、把行动转化为实效,千方百计推动全国两会精神落实落地,脚踏实地走好高质量发展每一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汇聚磅礴力量、续写新的荣光!
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河北日报评论员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大会,对于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给我们以强大思想政治引领。全省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要坚持以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行动。要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充分认识开局之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更加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心和意志;准确把握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始终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要以更大力度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新时代人大和政协工作迈上新台阶。
要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提振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转作风,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落实“四下基层” 制度,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要抓落实,完善目标量化考核体系, 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各级干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坚决的执行力推动末端落实,以优异的成绩单展现责任担当。要严纪律,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让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坚持以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A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我们就一定能扎实推动全国两会精神在燕赵大地落地见效,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擦亮创新这一“金字招牌”
安徽日报评论员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点赞”科技创新实现的新突破,一项项安徽实践为之增辉,强烈的自豪感激荡在每个江淮儿女的胸膛。
创新是安徽的“金字招牌”。迈进新时代,安徽之所以在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上不断取得耀眼的成果,关键就在于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启航新征程,如何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我们需要进一步擦亮创新这一“金字招牌”,坚持把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旗帜性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擦亮创新这一“金字招牌”,要建强科技硬核实力。“人造太阳”刷新全球纪录,“九章三号”屹立世界前沿,安徽挺进科技创新高峰,拥有足够信心底气。目前,全省已建、在建、预研大科学装置13个,拥有“国字号”创新平台200多家,取得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等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计算光刻EDA软件、高温合金叶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
唯有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全力服务保障推进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建设,聚力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全面加强高校科技力量建设,构建起“国字号”牵引带动、“省梯队”跟进联动的发展格局,不断推出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勇当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尖兵。
擦亮创新这一“金字招牌”,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1.9万家、居全国第8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597家、居全国第8 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2.7万家、居全国第7位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汇聚。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要坚定不移走“科创+产业”的路子, 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作用,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扩面提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好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解卡”行动,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数智赋能产业发展,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擦亮创新这一“金字招牌”,要营造一流人才生态。从出台人才政策4.0版到开展“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动,再到组建省委人才工作局,我省坚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全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去年,全省新增各类人才95.5万,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与时俱进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和抓手载体,健全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创新团队定向招引机制, 全力服务人才在皖发展,推深做实科技人才评价等改革,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和人才活力。
创新领先一步,发展领先一路。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新蓝图铺展开来。我们要坚决扛起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使命,把创新这一“金字招牌” 擦得更亮,加快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让科技创新成为安徽厚积薄发最坚实的底座、动能强劲最有力的支撑、大有可为最可靠的保障。
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热门词、高频词。A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工作任务时,第一条讲的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遍地是煤但也有挖完的时候,“风光”无限也总有市场饱和的一天, 必须积极抢滩布局,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快改变“四多四少”状况,更好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要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立足区情实际, 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瞄准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领域谋划项目、引进团队,尽快在一两个有条件的点上起跑就领先,实现飞跃性突破。要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成果应用,着力推动先进金属材料、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育种、数字应用等新兴产业成长壮大。
越是事关重大,越不能犯方向性错误。“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指明努力方向、提供科学方法与路径。内蒙古地域广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要加快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煤炭、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保持好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将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为内蒙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契机。要用好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推进绿电替代给风光发电装备、新能源重卡和汽车、新能源充电桩等产品带来的旺盛市场需求,尽快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打造成支柱产业。稀土永磁电机深受航空、家电等产业的青睐,要结合推进“两个稀土基地”建设,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更大范围开拓和抢占市场。内蒙古
毗邻的京津冀地区人口多、消费市场大,汽车和家用电器等的加快更新换代给发展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带来了广阔空间,要因势利导把相关产业做起来。
东风浩荡满眼春,万里征途惟奋进。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不断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安全
人民公安报评论员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要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预警监测,落实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月5日,A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就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具体要求,为公安机关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打造高水平安全、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是安全的重要基础。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归根到底要靠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安全是发展的必要环境和重要守护。没有安全和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成果也会得而复失。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就能为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安全提供更为牢固的基础和条件。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必须更好把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求,全力打造高水平安全,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公安力量。要正确认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时与势、危与机、利与弊,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坚决维护政治安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定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将影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推动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筑牢公共安全防线。要配合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打食药环领域犯罪,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一年春为首,奋斗正当时。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国公安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忠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守护人民幸福和安宁的神圣职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寻找和用好政策发力点
内蒙古日报评论员
春天里的盛会,写下新的奋斗序章,吹响嘹亮的奋进号角。全区上下要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寻找和用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策发力点,把涉及到内蒙古的每一项政策都细化为具体的项目落到“地上”。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关于今年的工作,自治区党委已经做出全面安排,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继续办好两件大事,具体到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就是完成好“五大任务”、实施好“六个工程”。各地各部门要从A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中汲取进一步办好两件大事的动力,在办好两件大事中落实好A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去年以来,我区发展势头非常好,我们要借全国两会的春风,把“进”的号角吹得更响亮,切实呵护好、保持好来之不易的好势头。
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施工图”,也是“政策库”。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大批极具“含金量”的政策举措。我们要结合实施政策落地工程, 把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同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落实我区享有的各项国家支持政策统筹起来、一体推进。
政策的价值在于运用。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对有助于内蒙古更好完成“五大任务”的具体政策,要紧扣实施“五大任务”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全力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对与我区直接相关的宏观性区域政策, 要加强系统谋划,登高望远、深度研究,进一步找准自身承接国家支持政策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对有普遍指导意义且对我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挖掘、切实利用好国家政策红利,推动提振消费、科技创新、土地指标交易、国企“突围”、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等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享有多重叠加的国家政策支持,为内蒙古创造了更多更广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想方设法把好政策、好措施吃干榨尽、用足用活,最大程度变政策红利为现实生产力,全区上下仍需善谋力行,实干当先。各地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接协调、项目储备,把每一个事项都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抓好组织施工,推动各项政策在我区加快“变现”。广大党员干部要铆足劲头、勇往直前,
踏踏实实谋事、实实在在干事,不折不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局起势见精神。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不断增强学政策用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把政策机遇、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把发展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推动内蒙古在高质量发展中乘势而上、再攀新高。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贵州日报评论员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A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省委主要领导在会上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稳住经济基本盘、社会安全大局、民生保障底线; 强化“进”的支撑,在抢抓政策机遇、解决堵点难点、扩大有效需求中求进。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2023年,我省通过精准促销、改善消费环境、电商促消费扩容、提升消费品牌,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不断巩固消费基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消费市场呈现“持续恢复、稳步向好”态势。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在抢抓政策机遇、解决堵点难点、扩大有效需求中求进,努力把需求的潜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综合施策促消费。消费是形象经济、体验经济、环境经济。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要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创新重点商品促销、升级消费载体、优化消费环境,持续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充分激发消费潜能,提升消费质量。
激发投资增活力。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着力扩大有效需求,要充分发挥投资的作用,围绕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聚焦扩大产业投资、科技创新以及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等,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牢牢抓住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着力点,统筹好供给和需求、消费和投资等重大关系,努力把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转化为新的增长点, 我们定能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支撑。
抓紧抓实“三个一批”项目建设
河南日报评论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项目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重要支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部署,需要抓好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紧抓实“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
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压茬推进、滚动实施、接续发力近年来, 我省坚持把“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形成了以项目带动稳增长、促创新、转动能、育新质的强劲态势。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我省11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共推动项目15702个、总投资约12万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数量、总投资分别占比50.1%、43.7%。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项目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区域竞争态势,我省始终保持“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 省级重点项目数量规模不断增长、投资质量持续优化,项目推进呈现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7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