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进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重大要求,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强居民小区“微治理”,引导城乡社区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发挥自治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目标,是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客观要求。我市以党建引领城乡小区治理,创新基层“微治理”,作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城乡小区治理“1314”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为新时代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完善城乡治理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社区治理面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基层社会治理主要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治理方向日益模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这些社会组织有着不同的文化基础,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就会造成基层社会治理方向日益模糊。第二,群众参与度不够,不能凝聚专业人才力量。在当前基层治理中,许多居民对社区事务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只是被动接受管理者的安排和规划。许多地方还没能真正把群众组织起来,群众的集体力量发挥不充分。第三,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群众与管理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没能形成治理合力。这种情况导致社区居民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满足,同时管理者的政策和举措也难以准确地传达给居民。第四,社区治理的权责不清,不能灵活运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治理手段。由于职责范围不明确,管理者无法有效行使职权,而居民也不了解管理者的职责,造成社区管理混乱,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二、我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
(一)坚持“一个引领”,把准小区治理“方向标”
坚持党建引领,把基层党组织的触角延伸至小区、楼栋,把党的领导融入小区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是建立“红色堡垒”。按照“一小区一支部、一楼栋一党小组”的原则,由县区党委统筹,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组织和结对单位、主管单位党组织联动,组织社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结对单位党员、离退休党员等建立小区党支部。具体做法是:有3名以上直管党员的小区,单独建立党支部;直管党员不足3名的,联合建立党支部;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组织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等,组建功能型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市已建立小区党支部1583个。二是选好“红色头雁”。按照“有热情、有能力、有时间、有公心”的标准,采取党员个人自荐、社区党组织推荐、街道党工委任命等方式,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优先选拔小区居民中的离退休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小区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三是激活“红色动能”。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的引导下,小区直管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参加活动、开展服务,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释放出强大的动能。
(二)培育“三支队伍”,锻造小区治理“生力军”
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推动小区居民自治,关键在于培育小区治理的骨干队伍。我市通过培育业主代表队伍、物业服务队伍、党员骨干队伍,使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活了小区治理的内生动力。一是组建“红色自管会”,培育业主代表队伍。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小区党支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党员业主的先锋模范作用,全程参与、指导小区居民民主产生业主自治组织。对有物业管理的小区,通过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委会;对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由小区党支部召集业主代表,通过民主协商成立自管会。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主自治组织负责人由一人兼任,实现“一肩挑”。同时,推荐符合条件的党员业主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小区业主自治组织,把小区治理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组织手中。目前,全市3800个居民小区中,已建立业委会121个、自管会1466个,6418名党员进入小区业主自治组织任职。二是打造“红色物业”,培育物业服务队伍。我市共有居民小区3800多个,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的物业企业2900余家,纳入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754个。为加强党对物业服务行业的领导,市委成立了物业服务行业党委,负责指导物业行业党建工作和物业行业服务管理。对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推行“双向导入”模式,推动社区“两委”班子与物业服务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建立双向需求清单,提升服务质量。对单位家属院、拆迁安置小区和“三无”小区,充分发挥小区自管会作用,积极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物业服务人员,做好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基础设施改造、人防物防技防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还采取组建公益性物业服务实体、成立物业托管中心、打包委托物业公司管理等方式,探索物业管理服务路径。目前,全市96家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开展了“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议事清单和议事规则,变“两家人”为“一家亲”,推动“红色物业”融入基层治理,累计破解小区治理难题2000余件。三是选聘“红色管家”,培育党员骨干队伍。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通过摸排小区党员、居民“家底”,采取群众推选、社区聘任等方式,从小区居民中选聘威信高、热情高、能力强的党员骨干担任楼栋长,承担宣传党的政策、收集社情民意、调解邻里纠纷、监督环境卫生等管理责任,让党员成为小区的“红色管家”,把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楼道、覆盖到家庭。全市先后选聘“红色管家”6957名。
(三)聚焦“一个目标”,打造小区治理“共同体”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整合辖区各种资源、各种力量,形成治理合力。我市通过发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驻区单位、结对单位、群团组织等资源,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做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难事共商,壮大了小区治理“朋友圈”。一是包保单位给力。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结对帮建城乡社区、居民小区,实现单位结对、领导包保、党员下沉。全面实行“一包五帮”制度,推动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三无”小区,帮助小区建立党组织,帮助建立自管会等业主自治组织,帮助选聘物业企业或物业服务人员,帮助化解小区治理矛盾,帮助协调资金资源、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建立“一包五帮”落实情况评价反馈机制,每季度由街道汇总评价结果,报送县区组织部门、创建办,作为考核评价依据。二是网格管理发力。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我市充分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小区的精细化治理,在社区下划分基础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将小区纳入网格化管理。落实小区日巡查、日走访制度,完善问题上报、流转、处置、评价工作流程,及时反映小区居民诉求,帮助解决小区管理、矛盾纠纷、治安防控、环境整治等问题,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全市共划分基础网格1.81万个,配备专职网格员3.93万名。三是志愿服务助力。发挥城乡社区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老专家等“五老”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双报到”在职党员、社区直管党员、结对包保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6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