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党的XX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践经验表明,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建引领。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现状,我从2020年10月至今,在村担任驻村帮扶干部。将村作为“麻雀”进行细致解剖,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质性研究方法,对村“两委”干部、村老党员、群众代表、镇组织委员等进行了深度个案访谈,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在现场和集体讨论中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滋养,以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设。
    一、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成就,乡村精神文明得到繁荣发展,这些都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一)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
    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不断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三农”工作的领导体制已经形成,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也正在推进,这些均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难得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使得国家有了推动“三农”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丰厚的物资基础、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更高水准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客观上使得国家有了更加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从而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田间地头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出现了“致富带头人”“技术带头人”,他们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建设乡村、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致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农村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民夜校等载体,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群众思想教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理论素养得到提升,增进了农民对党的了解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此外,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了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开展道德规范和行为引导活动;广泛开展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诸如“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表彰活动,“好公婆”“好儿女”“好媳妇”“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文明户”“五好家庭”“文明信用户”“文明一条街”“文明示范村”“小康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发挥好模范人物和典型做法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观点和封建思想,筑牢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努力营造睦邻友好、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乡风和村风。这些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困境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形势总体向好,但是也面临不少难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问题
    由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土地、资金等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党员的分散性和流动性,使党员的组织性有所弱化,一部分农村党组织的正常活动难以开展,出现了村里有党组织但没有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而进城党员又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农村进城务工人口的日益增多及农村流动党员的出现,成为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一些农村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出现了“盲区”。此外,部分乡村干部受官本位思想的严重影响,官僚主义浓厚,在乡村建设中只顾完成上级下达的指令,没有在村民中真正地落实,也不听取村民意见,没能切身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愿望,不让村民在乡村建设中建言献策,与村民拧不成一股劲,在村民中的领导地位虚化弱化。有部分村党组织工作趋于形式化,做表面功夫,唯上不唯实,在推进富民强村上缺乏实招实效。凡此种种,都是村党组织地位作用弱化的体现。
    (二)农村群众工作复杂多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基层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农村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通常表现为:一是工作内容的复杂性。改革开放以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少数仍然相对贫困的人有不平衡心理,部分农民产生“等靠要”、不劳而获的思想。二是群众利益主体多元。广大基层农村的群众从以前单纯的农民、工人和干部,演变成了农民、农民工、个体经营者、私营业主等有重叠同时又有明显特征的群众主体。近几年还出现了农场主、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的农村经济主体,不同主体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导致农村内部关系更加复杂多样。三是群体和信息流动加速。过去,农村群众比较固定在农村地区,相对而言容易管理。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农村群众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和发布信息,农村地区开始告别信息闭塞的历史。新媒体的普及促进了农村地区信息互动和知识更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使农村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媒体舆论的影响力逐渐变大,但是也容易将一些负面影响扩大。
    (三)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新时代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农村党员继续教育存在缺位问题,党员文化水平偏低,导致承担农村改革发展重任和处理农村复杂、棘手问题的能力偏弱。二是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党员的数量远远高于女性党员。马克思曾说过:“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若不重视女性党员的发展,必然会阻碍党组织建设,影响乡村振兴的推进。三是农村党员普遍年龄大。随着人们寿命延长、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许多农村党组织已经出现了老龄化趋势,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由于农村大量优秀青年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匮乏,年轻党员的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四是服务群众的意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6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