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民日报文稿合集汇编(75篇)

2023年人民日报文稿合集汇编(75篇)
目录

1.以更科学方式教育引导下一代(金台随笔) 6
2.推动机关党建迈向更高水平(治理者说) 9
3.让学校体育火起来(纵横) 12
4.以高品质电影赢得好口碑(金台随笔) 14
5.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光彩(纵横) 17
6.“隔屏陪伴”,让爱更好在身边(金台随笔) 20
7.下足功夫保障食品安全(纵横) 22
8.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治理者说) 25
9.把耕与读传下去(思想纵横) 28
10.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题深思) 31
11.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治理者说) 34
12.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治理者说) 37
13.推动网络慈善规范发展(纵横) 40
14.从一元钱打火机说起(金台随笔) 41
15.智慧养殖让渔业更高效(新知) 44
16.推动移风易俗 营造时代新风(纵横) 46
17.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思想纵横) 48
18.促进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思想纵横) 51
19.让更多书店在乡村落地生根(纵横) 53
20.发挥好社会组织作用 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新知新觉) 55
21.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治理者说) 58
22.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动力(治理者说) 61
23.耕海牧渔,建好“蓝色粮仓”(新知) 63
24.让古文字“活”起来(金台随笔) 66
25.遇见更好的舞台(金台随笔) 68
26.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思想纵横) 70
27.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 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深思) 73
28.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助推高质量发展(新知新觉) 76
29.用鲜花装点生活(金台随笔) 79
30.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纵横) 81
31.以职称评审激发科普活力(纵横) 83
32.激励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纵横) 85
33.既要只争朝夕,又要保持历史耐心 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的放矢) 88
34.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为做好援藏工作贡献力量(专题深思) 91
35.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思想纵横) 94
36.“汽车下乡”重在优化消费环境(纵横) 96
37.艺术扮靓乡村美好生活(金台随笔) 98
38.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思想纵横) 101
39.凝聚共识 完善制度 激发动力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法治保障(新知新觉) 104
40.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专题深思) 107
41.办好科技小院的关键是“扎下去”(纵横) 110
42.“跨省通办”回应民生期盼(纵横) 112
43.让更多盐碱地变身新粮仓(新知) 114
44.推动职业教育由大变强(新论) 117
45.厚植新就业形态的土壤(纵横) 120
46.寓教于劳,育才于勤(金台随笔) 122
47.电子证照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微观) 124
48.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读党报(纵横) 127
49.开放计算更好满足算力需求(新知) 129
50.文学赋能 振兴乡村(纵横) 132
51.把小纽扣做成大产业(微观) 134
52.从“关键小事”着手推动工作(纵横) 137
53.小篮球孕育大梦想(金台随笔) 139
54.多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纵横) 141
55.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金台随笔) 143
56.“工业大米”也要智能制造(微观) 146
57.加快推动算网融合(纵横) 149
58.提升农产品的品牌辨识度(纵横) 151
59.产品售价可打折,售后服务不能打折 153
60.争当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纵横) 155
61.以智慧农业推动乡村振兴(新知) 157
62.让“安全时时牢记心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纵横) 160
63.防范短视频沉迷,还需加强“青少年关怀”(金台随笔) 162
64.释放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潜能(新论) 164
65.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从有到优”(纵横) 167
66.专业“上新”促人才“出新”(纵横) 169
67.在儿童心中播撒交通安全种子 171
68.执法力度彰显为民温度 174
69.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新论) 176
70.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知) 179
71.善用“大思政课”育新人 181
72.既“知止”,也“知进”(金台随笔) 183
73.英雄就在自己身边(纵横) 186
74.提升中华文明的传播效能(新论) 188
75.协同创新助力拉链“飞天”(微观) 190

以更科学方式教育引导下一代(金台随笔)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医院依托心理科室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问诊,有时甚至出现“一号难求”的现象。孩子学习情况始终是父母关注的一个重点,“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回应了许多家庭的现实需求。
    据调查,在前来问诊的孩子中,有的是“不愿学”,由于出现焦虑等情况因而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属于情绪和精神心理障碍。有的则是“不能学”,存在多动症、自闭症、阅读书写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状况,属于神经系统发育问题。前者可以通过心理干预、家校配合,引导孩子重拾信心;后者则必须采取药物治疗、行为训练、运动辅助等方式,帮助孩子重回正轨。一位医生表示:原本并没有“学习困难”这个诊断类别,之所以用这一名称开设诊室,是因为部分家长、老师不能分辨学习困难的源头是生理还是心理因素。使用相对通俗的诊室名称,有助于提示社会更早、更好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防止“药不对症”“有病乱投医”。
    需要注意的是,“成绩不好”不等于“学习困难”。导致“成绩不好”的原因多种多样,未必都能通过“学习困难”门诊治愈。通过诊疗发现,一些学生学习能力没问题,成绩不理想更多是因为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不适宜的学习环境。有的老师给学生太多压力,挤占休息和运动时间;有的家长信奉“棍棒之下出高分”,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家庭麻将声不绝于耳等,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对于类似情况,与其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不如从家长、老师身上找问题;与其依赖门诊治疗,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和尊重。
    许多人之所以不理解学习困难的成因,是教育理念出了偏差。时下,仍然有人存在“学习不好就是懒”“叛逆不听话,所以考得差”“好学生一定没心理问题”“多花点时间一定能提高成绩”等偏见。教育是一门科学。学习成绩受能力、心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学习困难”门诊的出现,有助于打破刻板印象,提醒我们以更科学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教育必须遵循基本规律,“学习困难”门诊也不能解决所有学习问题,更没有变“学渣”为“学霸”的魔力。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孩子学业不理想,需要各方分工合作、凝聚合力,通过营造良好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等,让祖国的花朵在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对于学习困难,则要分清哪些是医疗问题,哪些是教育问题,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为他们克服困难提供坚实的依靠、有效的帮助。
    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不是全部。除了学习成绩,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正常的认知对于孩子走好未来的人生路也至关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设“学习困难”门诊不仅仅聚焦于学习问题,也要通过科学诊疗,启发家长、学校、社会更新教育观念,合理调整对成绩的预期,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里做合适的事,成长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快乐生活的人。
    

推动机关党建迈向更高水平(治理者说)

***总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58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