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
耿振军
在思想政治课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路径,已经日益引起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关注、探索与实践。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深度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与新追求。
一、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科学内涵
“深度学习”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学者费伦斯·马顿首次提出,并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深度学习引入我国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层次或维度对其进行了阐释与定义,可谓见仁见智。综观不同学者的表述,与其给它下一个无法涵盖全部内容的种属差的定义,倒不如从不同层次或维度来理解和把握其内涵与基本特征为好。我们认为,深度学习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首先,深度学习是一种指向揭示事物本质或实质的学习方式。所谓“深度”,是指认识的深浅程度,或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从学习内容而言,它以学科核心知识为载体,指向的是学科的本质和核心内容。也许,我们经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或“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就是深度学习形象而通俗的表达。
其次,从学习过程而言,深度学习是围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而展开的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它不同于以往那种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和孤立地存储信息的肤浅学习,而是强调学生围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而展开学习,而且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它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关注学生是否是进入自主学习的过程与状态,关注学生是否对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原理)进行了深层次理解,关注学生是否建构起了知识结构体系与系统。
从学习目的而言,深度学习以问题深入探究为路径,指向的是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不是只为着学习知识,而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以问题深入探究为路径,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方式,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新知”与“旧知”进行互联、整合,形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并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之中,完成学习迁移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深度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知识理解的深刻性。深度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将分散、零碎的知识进行关联与整合,深化对知识的深刻性、系统性等本质属性的理解,从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解决问题的整体性。深度学习强调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认知互联,促进知识建构与反思,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运用,从整体上来解决问题。三是思维运用的批判性。深度学习的重点不在于静态、固化的知识,而在于探究新知过程中的思维,因为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活跃,是理解、保持、应用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二、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必然选择
“深度学习”概念虽然是泊来品,但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则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深度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深度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是密切相关、高度契合的。因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这种“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是深度学习的价值旨归。在此,我们必须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某一课或某一知识点时,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高可以有所侧重,但决不能进行人为切割,采取应试教育的那种“化整为零”“对号入座”的方式,将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知识点局限于培养某一核心素养。否则,我们的教学就会步入形而上学的泥淖。
其次,深度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高质有效的新支点。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经常可见,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在合作、探究的改革旗号下,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非凡,但是喧嚣过后,突然发现学生思维肤浅、知识理解不到位、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我们认为,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再不能只是追求表面形式的热闹,而必须走向高质有效。而深度学习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向高质有效的新支点。
在教学过程中,推进深度学习,就必须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就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基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与情感体验,重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完成学科核心知识的深加工,完成学科知识的有效传递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内化,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深度学习。从学习方式与学习路径的相互关系而言,深度学习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围绕“议题”的主题式学习、强化辨析的讨论式学习、情境创设的案例式学习、自主参与的体验式学习、问题解决的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方式与学习路径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
还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读图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更加碎片化。而碎片化信息往往只能描绘事物的现象,而无法深刻、系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使人们的认知停留于事物的表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信息受众的深入思考与理性思考,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深刻理解,使受众的认知走向肤浅,甚至会让人们越来越变得更浅薄。即使一些碎片化信息蕴含有事实真相,但这种事实真相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难以被人感知或记忆,反而会使人们对事实真相产生焦虑,进而引发认知危机。这也许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推进深度学习的社会背景与现实紧迫性。
三、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触发机制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进程中,深度学习势在必行,然而要使其切实可行,还必须研究与把握深度学习的触发机制,使深度学习达到水到渠成、自然融合之境界。思想政治课深度学习的触发机制主要有:
(一)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深度学习的逻辑起点,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是突破“再现”和“模仿”而进行深入探究的第一把钥匙。思想政治课的深度学习并不只是局限于知识的深度,更不是以抽象深奥的问题来为难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问题意识,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追根溯源,揭示本质。在学习过程中,思想的肤浅与深厚,往往就在一问之间。学问,学问,学是基础,问是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问、主动问、自觉问,要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这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如陈献章所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时,课本上有一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就要自觉树立问题意识,多问一个为什么:“市场经济究竟有什么共性?”这种共性就是: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经营自主化、经济运行法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以及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等。因此,只有自觉树立问题意识,才能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知识理解,使学生的认知更加丰厚,思想更加充盈。在课堂上,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不是真正的教与学。
(二)激活思维。教学的本质就是传授知识、激活思维和提升素养。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想政治课的深度学习,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进入一种孜孜以求、欲罢不能的学习状态。掘深一井而得甘泉。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文字叙述背后的深邃内涵以及教材中的“言外之意”,善于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教育意图,真正吃透教材,深刻理解知识本质及其教学意义,以便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进行深度学习。其次,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择其善者而用之”,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一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精神,并展开积极思维。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知识的批判性理解与高度整合,还是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建构与迁移运用,都离不开思维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启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质疑、唤醒思维,或巧妙提问、启发思维,或引导批判、升华思维,或精雕细刻、点拨思维,或组织辨析、辩证思维,或展开讨论、引导思维,或举一反三、扩散思维,或巧用暗示、诱导思维,或利用错误、启迪思维,或归纳总结、立体思维,等等。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习“国家宏观调控”时,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构建整个知识体系,我提出了“是什么——为什么能——怎么办”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跳出本框知识的局限,打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不仅使学生构建起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而且有效发展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
(三)借助媒介。深度学习是人的学习,但这种学习不再只是阅读课本,而必须借助于多种学习媒介来推进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所研究的就是机器学习。它诞生之时,其主体就是“机器”而非“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兴媒体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课堂学习的时空界限,乃至人工智能运用于教学、智慧课堂的构建,都直接为深度学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技术条件。
例如,在学习“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询问“度娘”(“百度”搜索)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在图书馆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资料,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开展红色旅游,如参观历史展览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请老党员、老战士口述历史,汲取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与力量;组织观看红色影视剧,或组织先进学生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增强对党的性质与宗旨的认识;等等。这种跨越课堂时空界限的深度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思想与人格的升华。
(四)评价反思。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师生在知识、思维以及思想层面从浅表到深层、从具体到抽象渐趋发展的教与学的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它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深度理解,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及时反馈与评价,又需要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与调控,以实现认知、思维乃至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因此,深度学习要求教师秉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研究与掌握学生学习的脑科学知识、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与把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进程中的状态,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深度加工知识的场所,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实现新旧知识的互联与整合,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解决新问题,实现更深层次知识的批判建构;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引导学生深度反思,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对学生课程学业水平进行评判。
新的课程标准划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强调“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等四个基本维度来有效测试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既对深度学习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深度学习指明了新路径。
曾国藩曾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一粒米中藏世界,寻常小事里面藏有大道天下、世间万物,不论其大小,都有乾坤世界;一花一世界,见微可知著,小不是真小,小中蕴含大世界、大能量。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宏观着眼,从知识的细微处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深度学习,我们就会不断开拓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境界。
原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