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志愿服务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获得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志愿服务失去了社会力量的支援和参与,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但在当前的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很多地方就出现了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问题。为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本课题选取浙江省x县的志愿服务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尝试探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与对策。在探讨这一问题之前,需要对“社会力量”这一概念有所界定。在志愿服务领域,社会力量指能够参与和作用于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单元,主要包括群众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企业。企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更多体现在激励志愿者、赞助和捐赠志愿者组织方面,对志愿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并非社会力量的主体。
一、x县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现状
近年来,x县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地加入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问题却在掣肘着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x志愿服务的总体现状
近年来,随着志愿服务越来越为社会所需要、认可和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视,并将之纳入考核,x的志愿服务工作获得了一定发展。
1.志愿者、志愿组织快速发展。x志愿者注册管理基于团省委开发的“志愿汇***PP”系统。截至2023年5月,在“志愿汇***PP”上注册的x志愿者共有x万人,占x常住人口的x%,各类志愿服务组织数x个,志愿服务总信用时数(累计时长)x万小时。x县志愿者协会于2004年成立,挂靠团x县委,于2023年3月换届更名为x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下辖团体会员x名,是x县志愿服务的主要协调组织。2019年9月,挂牌成立x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面积达x平方米,入驻志愿服务组织x家。同时,各级党政部门、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目前大到各类大型活动,小到社区服务,都可以见到志愿者的身影。
2.志愿服务品牌多样化。品牌多样的原因在于牵涉部门众多。在x志愿者的管理工作上,县级牵涉的部门有组织部、文明办、民政局、县传媒中心、县妇联、团县委、县工会、县残联等多个部门。在这些部门的鼓励、带动下,一些其他行政部门也成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组织,如卫生健康局、生态环境分局。牵涉部门多,每个部门在组织志愿服务中又都致力于打造具有本部门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由此产生许多志愿服务品牌,如组织部的“先锋善行”,妇联的“巾帼志愿者”,卫生健康局的“爱在善医”。
3.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2020年10月,x县出台了《x县志愿服务礼遇十条(修订版)》(以下简称“礼遇十条”)。“礼遇十条”规定志愿者服务时长累计满x小时、x小时、x小时、x小时、x小时,可以分别认定为一至五星志愿者,并享受包括公众责任保险、礼品礼物、免费公交、免费体检、新居民积分等众多礼遇措施。另外,团x县委联合县文明办等部门每年度评定优秀志愿者,还联合x农商银行发布x志愿者专项贷款—“志愿贷”,为有融资需求的志愿者提供金融支持。累计在“志愿汇***PP”信用时数(服务时长)满x小时以上的志愿者可以享受基准利率的贷款,产品发布一个月即授信超过x笔,金额超x万元。
4.干部志愿、党员志愿蓬勃发展。参与党员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党组织对每个党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基于此,在县委组织部的领导下,x县的党员志愿服务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为了弥补五水共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中志愿服务力量的不足,彰显全民参与的氛围,许多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也被调动起来,连同党员志愿者一起成为活跃在x大街小巷中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的体现
尽管x志愿服务在志愿者注册数量、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品牌、志愿者激励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难掩志愿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疲软的现实。一项针对x志愿者的问卷调查就显示,x%的志愿者认为x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群众参与少、社会氛围不够的问题。具体来看,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志愿者注册数量庞大,但很多志愿者并没有转化成为志愿活动的力量,只是作为数字存在于信息系统中。“志愿汇***PP”显示,截至2023年5月,其总信用时数达x万,但平均到x万注册志愿者,每个志愿者平均仅有x个志愿服务信用时数。由此可见,志愿者活跃率较低。二是志愿者组织快速发展,但民间志愿者组织较少。数据显示,x县志愿服务组织中超过九成为党政机关、村(社区)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三是干部志愿、党员志愿风风火火,但普通群众参与冷冷清清。干部志愿、党员志愿蓬勃发展的背景,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不足,为弥补志愿服务的空缺,干部和党员作为比较容易被组织、动员的群体,在需要的时候便被广泛动员起来。因此,干部志愿、党员志愿是有组织参与,带有很强的非自愿性。对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来说,更像是工作本身的一部分,也就造成这些志愿者参与的时间、项目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容易被群众误认为是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做的工作。
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
在县域社会的志愿服务发展中,各个地方影响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因素可能千差万别,但某些重要影响因素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源自产生这种结果的结构在各个地方是一致的。而课题对x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也更倾向于对一般性、普遍性、结构性因素的分析。过度行政化、形式主义等因素在各个地方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基础。在制约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几个主要因素中,过度行政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志愿服务整体的发展,也影响着其他几个因素的作用程度。因此,探讨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路径问题,首先就要分析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产生的逻辑及可能的解决之道。而后才能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解决其他具体问题。
(一)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的深层逻辑与治理
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问题的产生在根本上是与政府的治理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同前文所述,用行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开展志愿活动服务于行政,这是志愿服务过度行政化的重要特征。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政府为什么让志愿活动服务于行政?二是用行政力量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边界在哪里?政府为什么让志愿活动服务于行政?这实质上与社会转型中社会结构持续分化、利益多元化有关,也与政府的治理方式有关。与现代工业社会相比,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分化和群体间的利益分化相对不明显,政府治理相对简单,甚至不需要分工复杂的专业化的组织体系也能进行有效的治理。但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社会结构开始处于持续的分化之中,原子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事实上意味着群体间利益的多元化越来越明显。政府再也不能采用粗放的治理方式,具有针对性的精细化治理成为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精细化的治理除了依托政府自身基于分工的专业化之外,也需要引导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治理。这即是在某些领域政府需要与社会共治。但政府走向与社会合作共治的过程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3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