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党课讲稿】红色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培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和接受度;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多途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之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最绚丽的篇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以及由这一历史浇铸的灿烂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的优秀文化资源,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这是一种以物质的(旧居、旧址、遗迹等)、信息的(标语、文件、书信等)、精神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刻的内容,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都有丰富而生动的体现。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红色文化资源蕴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屈辱和磨难,救亡图存并希冀国家富强是当年最为紧迫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确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紧紧依靠人民浴血奋战,从而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党在成立之初的一大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就是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文明和谐国家。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各个时期,哪怕条件再困难、再艰苦,都在革命根据地坚定不移地践行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目标。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农民运动“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1](P14)。抗日战争时期,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民主共同抗战,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对于抗日任务,民主也是新阶段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民主即是为抗日。……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1](P274)解放战争时期,党更是鲜明地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主张。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2](P1375)。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这段历史的沉淀和记录,显然涵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
    (二)从社会层面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包含“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容
    旧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充满灾难、民不聊生的历史。列强横行,军阀混战,社会秩序崩毁败坏,各种丑恶现象触目惊心。中国共产党在率领中国人民打碎旧世界、扫除旧秩序的同时,开展了社会领域的各项建设,大力倡导新的社会价值观念,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以实现人们对新社会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在全国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广大农民砸碎了禁锢在他们身上的封建枷锁和铁链,改变了他们受压迫受剥削的依附性地位,从而获得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自由与平等。历史告诉我们,这些失去锁链的翻身农民,是怎样迸发出了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早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推行民主选举制度,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人民当家作主;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和军内民主;在地方上设立公卖处,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公买公卖,买卖公平;广泛宣传妇女解放,反对婚姻包办,主张男女婚姻自由;开办列宁小学和平民小学,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入学,一般不用交学费;尤其是在1928年12月,颁布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尝试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等等。此后无论是在革命根据地还是在解放区,我们党都是努力将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追求转化为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从而使得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社会气象为之一新。尽管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人们的精神面貌却非常振奋,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所有这些,就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了无数有识之士和进步青年,矢志投身革命,献身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使命。
    (三)从公民层面来谈,红色文化资源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无数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热爱祖国,砥节奉公,赤胆忠心,恪尽职守,抱诚守真,舍己为人,将辛勤的汗水和满腔的热血铺洒在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坎坷大道上,用生命铸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是国民的楷模、时代的先锋。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革命英烈们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业迹,这些业迹折射出他们的崇高理想和人生境界,演绎着他们的价值追求和高贵人格,放射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光芒,成为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源头活水。例如方志敏被捕后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严词拒绝了敌人许以高官厚禄的劝降,在狱中泣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传世之作。《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母亲的真挚感情,激荡着爱国主义的最强音,感动并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清贫》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和革命气节,更是被誉为现代的正气歌。还比如任弼时长期担任繁重的工作,病重期间仍然恪守“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表现出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他的这种精神,被人们形象地誉为“骆驼精神”。再如张思德对人诚信友善,时时处处都诚心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为人民的利益任劳任怨,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毛泽东同志将张思德的这种精神高度概括为“为人民服务”,升华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和精神境界。像这样的典型案例,在红色文化资源宝库中成千上万,不胜枚举。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上是一种历史资源。这种历史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神奇的苦难辉煌的历史。近代以来,我们国家遭受的苦难之深重,付出的牺牲之巨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同时,我们所取得的进步之伟大,成就之辉煌,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这段历史的沉淀,就像化石一样蕴藏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光荣与屈辱。它记录了中国革命百折不回的奋斗历程,再现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伟业,展示了充满神奇的史诗篇章,从而放射出不可抗拒的无穷魅力,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这在一个有4亿人口的大国,实在不算什么大的力量。然而就是这样一批热血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经过短短28年,就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段历史不仅对中外学者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普通老百姓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样是创造奇迹的军队。尤其是红军长征,更是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红军在长征途中,天上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装备简陋、环境恶劣、饥寒交迫、弹尽粮绝,还要战胜内部“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分裂主义的干扰。以中央红军为例,长驱25000里,纵横11个省,翻越过1000座大山,渡过24条江河,占领过100多座县城。在370多天的征途中,只休整了44天,平均每天要行走75里路。每1里路都有1-2个红军战士倒下。红军长征队伍中虽然不断有人倒下,但又不断有人补充进来。就像滚滚的钢铁洪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红军长征是一部既悲壮又瑰丽的英雄史诗,不仅感动中国而且震撼世界。国外许多人物不论持何种政治观点,都对红军长征深怀敬畏之心。红色文化资源所独有的这种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更加自觉主动接受。
    (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又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无论敌人如何强大,条件怎样艰难,形势多么恶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2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