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杰平,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作品散见《诗刊》《星星》《美文》《读者》《作家》《品读》《诗选刊》《诗歌月刊》《北京文学》等刊并入多种选本。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副主席。
成都生活
文/王杰平
我是喜欢成都的。
喜欢她的生动和穿城而过的府南河,更有成都人的生活态度。
一
川菜名扬天下。
成都平原土地肥美,水系发达、物产丰富,名扬天下的川菜发源于此。自古以来,这里茶楼酒肆林立,烟火气息浓郁,于吃客是绝对的欢场。
在成都的传统美食中,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堪称爆款,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城市里都能吃到。
柴火鸡、酸汤鳝丝、桥头三嫩、泡椒仔蛙、球溪河鲢鱼等新派川菜,也令好吃狗们趋之若鹜,尽享人间至味。
我曾求学成都,记者工作的第一站也在成都,加之川渝邻近,从根上捋,原本就一家,往来走动勤。所以,对成都是有了解的,也是有感情的。
贵为富庶之地的成都人,对味道有着极致的追求,就算吃个串串香、肥肠粉、老妈蹄花,也希望去最正宗的那家。但在日常的家庭餐桌上,成都人大多去繁就简,不会花时间去深耕细作,因为都是可以操刀的美食家,随意整几锅铲,就是一餐美味。
成都人对吃食讲实惠,量体裁衣,不崩面子,就算招待外地好友,也是奔着大众喜欢的特色菜去。因为好吃的地方实在太多,如不遇周末,成都人大多不愿跑远觅食,常是出门进得一家餐馆即可。
有人说成都人假打、不耿直。反之,我认识的成都人,待客不装、接地气,有温度。
话又说回来,但凡真正台面上的干活,成都人也绝不含糊。
窃以为,大方和吝啬在哪都有,即或某地有共性,也是认识事物的角度问题,没必要说道。何况都是有正当职业、稳定收入的成年人,谁的包里没有一点生活费。
二
成都人喜小,不贪大。
就说买车,多是不求大品牌和大排量,感觉有四个轱辘即可。10多年前,奥拓、奔奔、QQ等两厢车爆款蓉城。即或现在,国产、小排量、新能源仍是成都大众首选。
侄儿在成都工作,是新成都人,他的第一辆车是燃油的,开了不到半年,就换成电动了。问他何故,他说,油费高,不划算,省点钱好过日子,也为环保做贡献。
小有很多,不止于车,还有成都人口中常说的“小聚”、“小酒”、“小乖乖”,就是呼唤服务员,也是叫“小妹”。当然,更有闻名全国的成都麻将,而成都人打麻将,算是把“小”推到了极致。
曾多次在成渝两地观战朋友切磋,总的来说,重庆很难赢过成都。
究其原因,成都人不盲目追求,没有十足胜算时,小“胡”一把就跑,不像重庆人一心求大,最后却落得几个包包被清空。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收到筹码后的成都哥们,多半会给你道声:“谢谢。”
不容置疑,成都人的喜小、向小,是把大事看小,把小事做好,在小事中寻求向大的无限可能,这不单是理念,更是成都人的智慧。
数据力证, 2021年全国城市GDP排名,成都位列10强。
三
爱逛公园的成都人。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成都拥有的公园数量令成都人骄傲。
每次去成都,我都会被邀约至望江或人民公园等地,先是寻得一家茶馆,拉上几把竹椅,往桌前一坐,然后要上几杯三花或素毛峰,摆上龙门阵,一段惬意时光就此开启。
成都人为什么爱逛公园呢?
一说成都人劳累,但凡有闲,公园是放松的最好去处;二说公园大多不收门票,符合成都人爱节省的习惯;三说成都孩子从奶嘴起,就抱到公园晒太阳,基因驱使的必然;四是公园不仅大,还是敞篷的,凡家长里短和陈芝麻烂谷子等,公园都是绝佳的翻晒地。
上述说法多有“玩皮”之意,不能全部当真。以我的认识,逛公园,是成都人的情趣嫁接,是享受光阴穿过针线的静谧,是物化中的古典美学在忘我之地的深情释怀。
除爱逛公园外,郊外的农家乐,也是成都人特别热衷的去处。
尤其是阳光小照,温度宜人的周末或其他假期,邀约家人或朋友,去农家乐钓鱼、搓麻将,推豆花、吃时令菜;如遇开春,还可在桃花、梨花树下刨折耳根;水果季,也可摘恩桃、草莓等果果;抑或惹毛了,整豪横的,来个土鸡炖汤或烤全羊等干活,都是成都人的欢喜。
成都人还爱看稀奇,有娱乐至死的精神。
我小时候就听大人说,但凡一个人想搞乐,就仰着头往天上看几分钟,不一会,身旁就会围拢一堆人。更有甚者,用手指向天空说:看到了!众人亢奋:在哪里?然后又“哦”的一声, 各自散去。
专家说,爱玩的成都人,懂得在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中寻求平衡,懂得在追求上把握有度,这些都是成都的历史文化与休闲文化,在富庶之地上的完美融合。
我则以为,这就是成都人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
四
成都人有调性。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的城市。
也有人说,成都是一座繁花似锦,白鹭蹁跹、宜商宜居的城市。
还有人说,成都是国内新一线城市中,发展最好、未来最可期待的城市……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切都与成都人的调性密不可分。
何为调性?我以为的调性是律动和起伏,如歌的行板,反映出成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锲而不舍地付出种种努力。
按当下话讲,始终与时代同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但仅有调性不够,成都人身上还有诗性,这就厉害了,因为诗性不仅有意象,还有无限的张力。
不然,成都人能把成都扩展到现在这么大,建设得这么好?
不然,霓虹灯下的九眼桥和雨雾里的宽窄巷子,能不让你有点感觉?
望江楼、薛涛竹园、杜甫草堂……哪个不是为诗人而建!
中国最早的诗刊在成都,稿费最高的诗刊在成都,诗人云集最多的城市在成都,劲爆的桃花和闻名全国的糖酒会也在成都。
当诗酒和桃花魂于一体,会产生什么样的魔幻效应?2017年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中外诗人齐赞:在成都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诗。
“桃花才骨朵,人心已乱开”。
成都,有时就是横着走的一座城市。
五
成都人爱说“锤子”。
这个很神奇,与陕西话里的“瓜怂”,重庆话里的“傻儿”表达的意思相比,成都话里的这把“锤子”,传递的信息众多,彰显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对成都人来说,“锤子”不止于一种古老的工具,它是成都人的口头禅。使用时,含蓄与直接同在,愤怒与欢娱共存,非成都土著或长住成都的人难以理解。
重庆人也有说“锤子”的,但终归没成都人来得娴熟和热烈,甚至产生玄幻的效果。简单说,成都人在不同的语境下,“锤子”自有其非凡意义:
当成都人鄙视你无知时会说:“你懂个锤子!”
当成都人讨厌一个人时会说:“这人很锤子!”
当成都人纠结干件大事时会说:“怕个锤子!”
当成都人不想听你唠叨时会说:“你说个锤子!”
当成都人形容兜里没钱时会说:“还吃个锤子!”
当成都人表达一种惋惜时会说:“这哈锤子了!”
……
“锤子”还被一些人认为是男根的代名词,所以成都女性少有在外说“锤子”的,但也不全然。
朋友讲了个故事,他说有次去太古里,在他停车的旁边,一个二十来岁、身材和相貌都好的女孩,拿着千斤顶,准备塞到一辆QQ车下。朋友也是侠义惜缘之人,便问她需要帮忙不,女孩怒道:“锤子得很,才换的胎啊!”
朋友说,记得这桥段,不是因为她说“锤子”, 而是她随后那句珠落玉盘的声音:“谢谢哥,莫得事,我整得好。”
凡此种种的“锤子”,都是成都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它既能绐你添堵,也能为你解忧,还能陪你风花雪月。
正所谓,“锤子”恒久远,一把永留传。
六
成都人的内卷。
习惯于慢生活,在阳光与阴影下,乐于把日子过旧的成都人,置身到各种内卷中会怎样?
我在成都的一同事,她孩子在某重点中学上高三,全年级126人中,孩子成绩排名在9位左右。老师和家长们都很清楚,这个成绩考上一所理想大学没丁点问题,所以她已几乎不再操心孩子的学习。
直到某天,她惊掉了下巴。
原因是她知道排名第三孩子的家长,居然还到处在为孩子找补习班。
她说,那一刻,自己很羞愧,既对不起孩子,也对不起清华北大,有可能还对不起剑桥和哈佛。
咋整?你卷我更卷,赶紧找补习班补呗!
所有的内卷,都是竞争的需要,都是渴求突破的重生。
当你早上进得一家面馆,老板再忙也得有个迎的动作,还嘱咐挑面师傅 :“给这位哥老倌少放海椒,面起硬走点哈。”
在这里,老板是记得你口感的,就算你今天牙疼,想吃软点,也不好说什么,得应了这份亲近,还想着得常来,不然对不起这份熟悉。
面馆如此,各大超市和菜市场更是以各种招数,卷到不能自已。如果你是北方人,你都不可以想象在这里购物会受到什么样的礼遇。
在这里,各种新鲜蔬菜,清洗干净,一字排开。为养眼,嫩绿色的豌豆米米间,还会随意放上几朵粉紫的豌豆花;包谷籽硬扎,为方便蒸煮,在备好原颗粒的同时,还为你碾压成粗中细和粉末多种。你不是想买块土豆又纠结自己的刀工吗,这很简单,等摊主给另一位顾客挑好虾线后,就来给你切丝。
鱼,各种鱼,只要说出需要,切片的绝不会剁成块,就算想要一块完整的鱼皮,摊主也会给你剥下来。临走,还可能抓上几根葱塞给你,并提醒说,吃鱼要记得加哈。
你不好意思要给钱,摊主忙说:“莫得事,莫得事。”
有人说,菜市场的内卷以小见大,契合当下发展思路。这话有意思,但更可以的是,这里的卷,是用心,是需要,是最美的人间烟火。
七
小资女人的标配。
就像去酒店游泳,你不能只是有泳衣,还得有泳帽和泳镜,这些都是标配,缺一不可。同样,既然都小资了,就得有小资的标配。
标配是有意义的,不仅显示身份,也可以让自己更加美丽和从容。
身在天府之国的成都,小资女人们的生活是愉悦的。她们大多年轻貌美,即或年龄偏大一点,也风韵犹存,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一腔嗲声喊出的“哥哥”,你不发出“咋整哟”的灵魂拷问,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雄心。
成都小资女人的标配,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较难总结,但九九归一,大体相当。
首先受过良好教育,有文化有修养。追求自我感受,对事物有笃定的认识,是为素质标配。
其二收入较高,穿着得体,也标新立异。戴腕表,挂和田或十字架吊坠;手链最好是沉香,最次也是黄花梨或小叶紫檀的,是为形像标配。
其三,不屑自驾,低碳出行,言有环保。吾心向佛,会抽时间做义工,时不时还会捐些善款,是为爱心标配。
再有,得去锦里、玉林路、春熙路、九眼桥、太古里、宽窄巷子等地,在咖啡、茶水和一杯再一杯的小酒中,聊人生、聊风月、聊歌剧,是为打卡标配。
此外,身旁或家里不仅有《格调》《小于一》《偶像的黄昏》和《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等读本;也有《读者》《美文》《品读》或《美食大全》等杂志,是为阅读标配。
最后,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得空还得在摇曳的灯光下,扭一场令人心乱的莎莎舞,是为升级版的新文青标配。
小资的她们,当然还得为生计奔波,也担心前景问题,尽管有诸多牵扯,但她们终归是成都这座城市里永远的清新。
或者,我更愿意这样认为:小资女人是女人中的“生力军”,她代表着活力、创造和美好。
(原载《美文》2022年第9期)主编贾平凹 副主编穆涛 责任编辑孙婷
END
出品/中华美网
制作/中华美网新媒体事业部
编辑/彭彪
编审/王刚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