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风俗一:“新大姐”初一拜全村,上一年度娶进门的新媳妇,第一个春节拜年。 “新大姐”在婶娘、妯娌、侄媳妇、小姑子、侄女的陪同下组成团队,穿着大红大紫的喜气新衣,先拜叔伯本家然后村里邻居家家拜到。
80年代,新娘子会带上茶壶、水瓶、红糖,每到一家,给小朋友倒上一杯甜甜的糖水,这杯糖水在物资较缺的80年代意义重大,收买了小朋友的心,以后遇上新媳妇全是甜甜的尊称。
新媳妇拜年有项重要的娱乐环节– “抹红”,新春佳节第一天,出门见红,是大大的好兆头。
组织者发放红粉给村里几位喜闹的代表,将少许红颜料挑到巴掌心,兑上水抹在新媳妇的脸上,陪同的婶娘、妯娌、侄媳妇也趁机抹上,本村未嫁的小姑子侄女们不能抹红。
用水化红粉容易洗掉,白酒化红粉难以洗掉,听说用印泥抹脸更加难洗。
抹红选手通常强壮、敏捷,在接近的一两秒内要把红精确的抹到新娘子娇嫩的俏脸上,着实要点水平。
新媳妇脸上沾红以后,“新大姐拜年”团队可以反攻,早有准备的婶娘妯娌们开展出击,双方你追我赶,就看谁更灵巧更滑溜。一次成功的抹红,结果是“新大姐拜年”团队里的新旧媳妇们全部脸上见红,甚至连呆在家里公公婆婆、叔叔们也不遗落,个个顶着红脸。
进入10年代的新农村,村里建设有文化广场,“新大姐”与时俱进,通过文化大广场的音响设备与全村人新春团拜见面,发糖发烟,有才艺的新媳妇在村民的鼓动下会唱歌跳舞展示。
拜年风俗二:“新女婿”初四拜年,上一年的新姑爷在大年初四这一天到岳父家拜年。提前准备饭菜烟酒,午餐会有长辈、同辈、晚辈等陪客,大家族有时开几桌款待新女婿上门拜年。酒量再好的女婿也架不住车轮战,喝醉是常有的事。
新女婿拜年也少不了“抹红”环节,连带同桌的陪客也是抹红对象。和初一新大姐抹红不同的,这次的对象换成了身强力壮的男人,想要抹上,比较有难度。
村里的抹红骨干会根据新女婿和陪客的强壮程度,挑选抹红队员。并提前观察坐席安排,主人家里布局,做好分工安排。
抹红时机通常是在酒菜七分饱未散场时,某位婶娘借着端菜的时机先给新女婿抹上,新女婿通常不挣扎,但抹同桌陪客时,会遇到本能的反抗,我见过抹红前关上大门防止逃跑,把陪客追上阁楼、踩坏柜台、踩蹋鸡圈、撞坏房门的激烈现场。抵抗越大,抹脸的精准度就越差,沾上红粉的新西装、新衬衣废掉的情况难免会发生。
拜年风俗三:“新大姐”上门拜年,初六或初八选一个吉时吉日,邀请亲戚家新娶的新媳妇第一次来拜年,以女性为主,抹红同上,同样村里少见的喜庆时刻。
进入21世纪,特别是10、20年代,当年热情、奔放喜好热闹的大妈们老了走,抹红队伍凋敝,村里的热心大妈后继乏人。新一代年轻人置业在繁华的县城,大家关起门过年,抹红这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不再流行。
以上三个习俗都是新人拜年,迎新送逝是年轮流转的主题,下一个习俗与逝者有关。
拜年风俗四:拜年“清香”为大,“清香”优先。”插清香”是指春节前一年有亲人去逝的家庭,在初一初二按传统举行的一个悼念仪式,未婚去逝的年轻逝者例外,不插清香。
初一的清香是本家或同村亲朋参加,初二的清香由其他亲戚聚中参加。
有清香的家庭,在初一初二早上,亲人在逝者的灵位前点上香烛(新时代没有灵位,用遗照替代),地上铺一张麻布垫子,同辈和晚辈进门对遗照磕头,家属代表陪磕谢礼,礼毕起身后再说恭喜发财等吉祥的拜年话。磕头流程必须在前,拜年居后,不可颠倒。
遇有亲戚家初二插清香,清早带上准备好的香烛裱纸冥币,磕头拜年后,所有亲戚聚集到逝者坟前把祭祀品烧掉,我们认为:纸钱冥币烧掉后逝者能在阴间收到相对应的金额。插清香是所有亲戚最后一次集中悼念逝者的仪式活动,寄托了亲戚对逝者的缅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