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了,这篇文章里面我清楚地记得文中的牡蛎,看起来好好吃的样子,小时候看没把我馋死。
什么?居然会有人去说父亲嫌贫爱富,我是真的没有想到,语文老师怎么教你们的?父亲的表现都是普通人的正常表现啊。
其实我印象中老师和课本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从来没有集中在“评判父亲母亲”上,而是集中在“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情感上”。?
其实我估计文中最后父母不认于勒还有个原因,是怕二女婿知道于勒叔叔混得不好,导致二女儿的婚姻有什么问题。原文写了主人公认为二姐的丈夫当时下决心求婚就是因为看了于勒写发财的信。
而且对于那个年代主角这种拮据、没什么嫁妆的家庭,女儿不是那么好嫁的,比如遇见落魄于勒时,只有主角二姐结了婚(还是在这位姐夫看了发财信的情况下),大姐还是未婚状态。?
我也有一个类似的叔叔。他没正经工作,我小时候父母工作忙,他会经常带我玩。
那时候在我看来他是最聪明的,有很多想法很多见解,不论见到谁都能侃侃而谈。
他最喜欢聊的东西就是他初中如何聪明,震惊了校领导,校领导想要帮他转学去重点学校,但是家里没钱没有去成。
后来房价还挺便宜的时候他为了独战房产,逼着我爷爷奶奶把楼房卖了去农村开养猪场。
再后来连续遇上了口蹄疫还是?猪流?感什么的,损失不小,再加上他自己从小在城市长大,也不是特别能吃苦,混的越来越差。
我父亲死后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他了,最后一次见到他,还是在爷爷的葬礼上,他穿的很旧,头发很乱,脸上全是皱纹,已经没了我记忆中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的样子了。
当时我家里也遇到一些变故,工作也不顺,他劝我好好干工作,试图用他那狭隘局限和过时的眼光来开导我,我看他的时候,没有憎恨嫌弃,只有幻灭和怜悯。
我看于勒叔叔的时候就和看到他一样,感觉更多的是悲哀,凄凉,而不是憎恨和嫌弃。相比于悲惨的于勒,“我”的生活虽然艰苦清贫,但是仍然像个人。?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