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汇编(4篇)
目录
1.推动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2
2.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助力xx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7
3.抢抓绿色发展新赛道建立健全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11
4.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xx一体化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15
推动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为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财险司(再保险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财险供给改革,全面提升财险业服务质效,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一、深刻认识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服务实体经济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
(二)服务实体经济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财险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食品、环境、住房、健康等实体经济领域为核心,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保险需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服务实体经济是实现财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脱离实体经济需求,任何创新与改革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难以支撑财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关键着力点,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
二、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财险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做好财险监管工作,推动财险业坚持保险保障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一)服务灾害应对见实效。帮助受灾群众和企业恢复生产生活,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一是在重大灾害事故中积极作为。2023年,河北、北京等16个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财险业扎实做好防汛救灾和保险理赔工作,对受灾地区理赔金额126亿元,有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二是深化巨灾风险保险保障。自成立至2023年底,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累计为全国2134万户次家庭提供了7918亿元的地震风险保障,累计赔付逾1亿元,地震高发地区住宅地震风险得到有效覆盖。
(二)服务科技产业见实效。围绕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科技保险发展迅速。推动完善首台(套)、新材料保险补偿机制,为全国各类重大技术装备和全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提供风险保障。成立集成电路共保体,为集成电路产业风险提供高质量、差异化、全流程的解决方案。
(三)服务乡村振兴见实效。财险业持续“扩面、增品、提标”,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扩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2023年,农业保险为1.64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98万亿元。
(四)服务社会民生见实效。一是车险综合改革“降价、增保、提质”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消费者车均缴纳保费较车险综合改革前大幅减少21%,惠及全国3亿多车主。交强险保障
金额由12.2万元提升到20万元,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车均保额由89万元增长至232万元。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产品,有力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财险业加大科技支撑,强化风险管理,从注重事后赔付逐步向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及时赔付相结合的保防减救赔一体化服务转变。三是责任险服务社会民生持续深化。医疗责任保险二级以上医院参保率超过90%,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有效促进八大高危行业领域风险管控和事故预防,校方责任保险、承运人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等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五)服务对外开放见实效。一是“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全面提升中资海外利益特殊风险保障水平。2023年共同体成员公司累计为188个国家和地区的1.72万项次中国海外利益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合计保障境外资产总规模逾4.49万亿元。二是加快推进xx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以再保险国际板为重点,稳步推进再保险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高我国保险资源全球配置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中国再保险全球话语权。
三、推动财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下一步,财险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始终牢记“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险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推动财产保险提质增效的文件,指导财险业聚焦实体经济、社会民生、国家战略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提升服务能力。
(二)服务重点领域。推动保险资源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上,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
(三)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财险业改革,优化车险、农险、责任险、巨灾保险等险种产品服务供给,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的保险支持,强化财险业运用大数据和前沿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财险业高质量发展动力。
(四)全面加强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协同性,健全财险监管规则和标准体系,以严监管促合规促发展,引导行业坚守保障初心服务经济社会大局。
(五)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学思践悟和监管实践中展现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队伍。
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助力xx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之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增强xx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作为国有大行驻x金融机构,自2008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xx分行深度参与xx金融市场建设发展,在感知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脉动”的同时,也在积极发挥“xx力量”,助力xx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再提升。
“国际范”十足xx金融中心能级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初,xx首次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设想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xx基本建成了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正迈向全面提升能级的新阶段。数据显示,2023年xx金融业增加值达8646.86亿元,同比增长5.2%;今年一季度达2096.7亿元,同比增长5.1%。
不仅如此,xx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范”十足。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35)排名中,xx位居全球第6。这充分彰显了xx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和重要性的稳步提升。
那么,xx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到底该如何体现呢?xx用三个“权”来总结——定价权、话语权、统筹权。具体来看,xx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的体现,一是来源于对重点金融产品的定价权。“xx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定价、支付清算、风险管理等功能逐步完善。二是对重大国际金融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三是对日益强大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统筹权。
活力迸发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凸显
锚定“五个中心”为主攻方向,xx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蹄疾步稳,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在x金融机构“一把手”,xx对xx这座城市的金融活力有着深刻感知。
“伴随着xx国际金融中心能级的不断提升,金融资源集聚效应日益显现。”xx说,这一方面体现在金融机构的集聚上,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上。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xx持牌金融机构的总数已经达到1771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超30%,达到548家。中外资金融机构集体落“x”,正是xx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力升级的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结构合理、类型全面、素质优良、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高水平金融人才队伍,也在不断推动xx国际金融中心构筑高水平国际金融人才集聚高地。
xx认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吸引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集聚的关键。例如,xx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机构,构建了与国际金融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通过实施“xx金才工程”,金融人才集聚、评价、培养和服务保障机制日趋完善,高层次金融人才数量持续增加,金融人才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深挖潜力助力国际金融中心发展
在xx看来,具有足够国际影响力和优质金融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要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同时,金融机构强大的金融科技应用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为其带来生机与活力。
在x金融机构受益于xx国际金融中心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是服务“五大中心”建设的主力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xx监管局日前召开金融支持xx“五个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出,金融中心在“五个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会议指出,要坚持系统集成的方法论,加强整体谋划,增强xx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通过金融自身的良性循环,为经济、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赋能,强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整体效能。
结合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在x金融机构今后如何找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xx表示,xx银行xx分行将充分发挥邮银协同优势,在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的前提下,深挖邮银协同潜力,落实“1+N”协同体系建设要求,为xx地区相关客户打造集“银行服务、保险服务、寄递服务、电商服务”于一体的金融特色综合性服务方案。
与此同时,xx银行xx分行要以“五篇大文章”为抓手,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xx表示,xx银行xx分行将积极发挥普惠金融基因和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满足重点领域的信贷需求,结合普惠客群的特点,进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5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