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完成某项任务的条件”,百度百科的解释为“做事的本领,完成某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
无论是“条件”、还是“素质”的解释,似乎与人们的日常认知存在距离。通常人们判断能力强弱的标准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精度、速度与代价,别人完成不了的急、难、险、重任务你能完成,你的能力就比别人强。
如同推动人类发展的是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效率一样,推动人们人生发展的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效率,能力的准确定义应为: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既包括理论问题,也包括实际问题,既指个体能力,也指群体能力。
虽然人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具体岗位不同、面对问题不同,需要的能力不尽相同,但对发现与解决问题效率的需求却是一致的。比如,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等等,虽然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但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与方法却是相同的。
无论做任何工作,基本能力都可以区分为三种。观察思维能力,决定对问题是否看得到、看得准,是能力的内核;组织策划能力,决定解决问题的思路、逻辑是否正确,是能力的框架;执行落实能力,决定问题解决是否到位,是能力的主体。这就如同建造一栋大夏,设计思想是内核,设计图纸是框架,按图施工是主体。
正如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螺旋上升一样,人们能力生成与提高的基本途径是: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循环反复螺旋上升。唯有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并应用于新的实践,人们的能力才能生成与不断提升。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书本知识不应用于实践,对人类进步发展的作用等于零;而且,书籍来源于人们对社会实践的科学总结,即便是科幻书籍,也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合理想象;更为重要的是,人类从猿人进化为现代人,靠的不是书籍,而是人类对社会实践的不断总结。因此,准确地讲,总结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常言道: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人个。靠个人,通常既靠个人的悟性,更靠个人的勤奋实践。其实,个人悟性也好、勤奋实践也罢,核心是善于总结。不能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新的实践就只能是对上次实践的机械重复,工作能力就难以实现飞跃,能力自然也就上不了台阶。
伟大导师曾经说过,他一辈子就吃总结的饭。只有善于总结,才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无数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应对之策,从而引领新的社会实践不断进步发展。
善于总结,仅仅靠悟性是远远不够的。再强的悟性,若不结合实践不断总结,也绝不可能具备总结能力。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在不断总结自己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总结能力。
提高总结能力,关键在学会总结方法、养成总结习惯。如每周总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梳理好的方面、存在问题,提炼今后类似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的具体事项及总体上应注意和把握的问题。日积月累,不仅具体工作能力将不断提升,总结能力也会同步提升。
目前各行业人们提升能力,主要靠个人对工作实践的总结或感悟。这种模式,成才概率低、速度慢、有限高。工作中,虽然“吃一暂长一智”十分重要,但反复摔跤就很难在单位站起来。善于吃他人的暂、长自己的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作为单位,只有组织开展工作能力、特别是总结能力的训练,方能打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无论是单位建设、还是个人发展,虽然每个阶段、不同条件下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能力与目标的矛盾永远是单位与人生发展的主要矛盾。只有解决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不断提升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单位和个人的进步发展。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