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在2024年自治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自治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A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形势任务,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志愿服务工作,推动我区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发展。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盘点总结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广大志愿者的参与,特别是共青团组织、妇联组织、民政部门、社区机构作用的发挥,使**志愿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志愿精神逐渐得到全区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前,伴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和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稳步发展。
(一)志愿服务事业规范化推进。我国现行治理体系中,党和政府处于核心地位,形成了党政主导型网络,并对社会组织有较强的全面影响力。在治理吸纳和行政规制下,**逐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出台《**自治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自治区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全区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等。标准化建设方面,印发《**自治区关于建立“七有”标准志愿服务站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不断加强阵地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方面,“志愿北疆”信息化平台上线以来,强化了志愿服务工作日常管理,在志愿者注册、活动组织、信息展示、星级评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志愿者人数稳步增加。**各地不断压实志愿者招募培训、项目管理、服务记录、嘉许回馈等工作,由上到下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社区村五级志愿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8月,**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到320万人。截至2024年1月,**在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262万人,近全区总人口的11%。自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运行以来,各志愿服务组织(团队)聚焦“老小困残”、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组织开展服务项目7.06万个;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过3600万小时。全区各乡村、社区、机关、企业、学校都有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爱心扶助、大型赛会等领域,志愿者队伍不断涌现。
(三)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增多。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服务组织可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类型。据民政部门统计,**现有注册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61万个,其中,**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自上而下”的重要志愿力量,已有分会166个,覆盖了全区所有盟市、高等院校及多数大厂矿企业、社会组织,200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基层。与此同时,卫生、法律、文化、环保、消防等部门依托专业优势,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以社区为阵地,积极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街道社区依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单位包联共建”平台,由包联单位组织专业志愿者走进社区,倡导家庭美德、维护社会公德、整治卫生死角、绿化美化环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四)志愿服务类型日益丰富。**志愿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服务内容,分为社会福利类(如为老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为妇女儿童服务等)、文化娱乐类、医疗卫生类、环保类、权益类、治安类、救援类等;按服务时间,分为定期性志愿服务(如每周一个半天,每年固定多少周等)、临时性志愿服务等;按志愿服务组织程度,分为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和个人的志愿服务;按志愿服务发起单位,分为政府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发起或联合发起的志愿服务;按专业性,分为专业性较强的志愿服务和一般性质的志愿服务;按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分为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城市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等。
(五)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日趋成熟。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打造,有力推进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首先,利用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暖冬行动”“青年志愿者社区行”“保护母亲河”等系列活动。其次,常态化开展“我帮你”“关爱留守儿童”“爱心送考”“德润草原·文明之行”“保护山川河流·爱护美好家园”“阳光助残行动”以及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再次,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草原那达慕、世界元老乒乓球锦标赛、中蒙国际博览会等大型赛会活动上开展志愿服务。最后,持续实施海外志愿服务项目。选派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艺术等界别优秀青年赴蒙古国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填补了我区海外志愿服务的空白。此外,还积极与韩国、日本、印度等国际青年环保组织开展植绿护绿和环保援助项目。2019年4月,首次以“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国际医疗专家志愿者,为我区79名唇腭裂儿童进行公益救助,开辟了海外志愿服务新途径。
二、认真分析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居安思危破难求变
(一)志愿服务理念需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有其自身的核心价值和作用。作为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一种行动过程,志愿服务不仅能够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关爱与帮助,还能够使志愿者自身的灵魂和精神境界得到洗礼和升华;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充分动员和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服务于社会,还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弥补政府能力与政府资源的不足。**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对志愿服务理念挖掘的研究较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理论创新不足,尤其是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件大事”“北疆文化”等契合度的挖掘还需加大力度,推进志愿服务理念紧跟时代步伐。
(二)志愿服务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及各盟市政府均出台了志愿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对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服务记录、嘉许回馈作出了规定,并由上到下形成了多层级的志愿服务网络格局。但针对志愿服务组织往往依靠志愿组织登记备案和年终审计进行管理,管理存在松散的问题。现有的管理制度缺乏分类指导、分类管理,一项管理制度涵盖所有志愿服务组织,对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组织缺乏针对性。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队伍联动较少,协调机制作用发挥不充分。如,青年志愿者队伍、机关志愿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妇联志愿者队伍等虽都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但队伍之间缺乏互动,没有形成合力。协调机制运行不畅已经成为志愿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组织是调动和安排志愿服务的机构,是志愿主体与志愿受体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桥梁。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至关重要,但调查显示,**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影响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首先,**大多数志愿服务组织自我造血能力不足,资金来源渠道拓展艰难。一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基于公益性质,很难通过参与市场活动获取资金。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组织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草根志愿服务组织难以获得企业赞助或政府关注。当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支持范围与力度正逐渐扩大,但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应符合相关要求。调查发现,大多数“自下而上”的志愿服务组织难以成为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政府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多是流向体制内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其次,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空间狭窄,自组织能力不足。有的地方政府部门过度包揽了志愿服务组织应该承担的职能,或用行政化的手段直接管理志愿服务组织。如,社区志愿服务队每年都要完成街道安排的志愿任务,缺乏独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空间。同时,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的活动主要围绕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治安交通等,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较少。再次,志愿服务组织发展不规范。一些志愿服务组织内部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固定、组织活动不顺畅。
(四)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可以进行志愿者注册和招募,通过发布志愿服务项目和活动,线上对接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迅速实现志愿服务对接。当前,“志愿**”网站和“志愿北疆”App两大平台同时运行,但平台使用频率较低,平台信息匹配不够精准。首先,线上平台使用方面,通过志愿者微信、QQQ等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人数最多,通过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人数相对较少。老年人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在使用互联网和App时往往面临更多的障碍。比如,输入法运用不熟练、对志愿服务网站功能不熟悉、担心误操作等都限制了他们对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使用。其次,信息匹配方面,现有的线上平台在某些模块不能精准匹配志愿服务信息。如,在登录系统后,缺少根据志愿者的基本情况推送符合个人偏好、能力、时间等条件的志愿服务信息。同时,针对志愿服务组织的信息对接功能还不够完善,志愿服务项目仍需线下对接。再次,志愿服务使用存在障碍。当前,线上平台是由上级部门委托第三方开发,由于对业务熟悉度不够以及上下沟通不足等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平台常出现审核滞后或无相关人员负责审核等问题。
(五)志愿服务激励措施需进一步创新。虽然志愿服务不以获得报酬为主要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志愿服务不需要回报。据调查,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不需要奖励的占55.02%,需要荣誉奖励的占15.44%,需要政策性优待的占18.36%,需要物质奖励的占11.18%。一方面,志愿服务激励标准模糊、激励手段老化、激励过程不完整;另一方面,缺乏对实际需求的调查,常常自我决定激励措施,忽视志愿者的偏好。针对志愿者的激励主要体现在社会荣誉激励上,包括社区、街道、旗县区、盟市级、自治区层级的荣誉授予,但并未形成联动机制,同时,政策性激励措施相对欠缺,很难让大多数志愿者获得激励。
三、锚定目标巩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抓住关键躬身实干
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事业正处于“政府驱动”向“社会嵌入”的过渡阶段,有必要进一步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各方面资源,推动志愿服务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一)创新志愿服务发展理念。**志愿服务事业创新发展应坚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行善立德、友爱奉献、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情怀,塑造全社会“宽容、慈爱、友善、信任”的良好风气,使志愿服务成为**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首先,要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行。可以说,志愿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其次,**志愿服务事业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志愿服务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党和政府将这样一种广大人民群众随时随地可以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民、国家、民族联结在一起,进一步明确了在我国,志愿服务是关乎人民大众精神建设的社会实践,是关乎夯实国家基本国力的社会实践,是关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社会实践。再次,**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要实现制度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再一次明确把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作为发展的根本任务。
(二)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联动高效的发展格局。首先,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总体目标上,坚持服务党治国理政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2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