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同志们:
形式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令基层不堪重负。202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期以来,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若隐若现、此消彼长,某些地区甚至沉渣泛起、不减反增。此类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形象、持续加重基层负担,还会带来资源耗费、政策空转恶果,加深基层治理现代化梗阻,进一步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反复滋生、蔓延,是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类型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与基层治理效率、效果和效能密切相关。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非但不能增进人民幸福,反而徒增基层干部负担,严重折损基层治理成效。当前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
(一)文山会海式形式主义。文山会海式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严重影响基层治理效能。“开会就是落实、讲话才是重视”的思维惯性,是导致文山会海式形式主义的重要思想源头。一些基层部门仍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将开会当作应对上级检查和考核的“挡箭牌”,以大会“套”小会弥补会议时长。更有甚者,盛行“陪会”风。部分领导喜欢“摆排场”,将会场变为展现权力的“秀场”。为体现对上级领导的重视,一些非会议相关基层干部常常被要求参会,导致基层陷入“工作时间陪会,休息时间加班”的形式主义陷阱。
(二)数字留痕式形式主义。数字化背景下形式主义变异翻新,助长基层干部无谓劳动,严重影响基层治理水平。政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政绩观错位及数字素养缺失,是产生数字留痕式形式主义的重要因素。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为了凸显政绩,在基层工作中采取形式化数字考核,不分轻重缓急、大小事情,均要求基层干部进行“数字化”留痕。看似高大上,却脱离实际的数字化项目和考核,占用基层干部大量精力,使其疲于应对本职工作。长此以往的“数字应对”,给基层减负大打折扣,最终异化为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形式主义,“技术赋能”沦为“技术负能”。
(三)事务应付式形式主义。整日穷于应付琐碎事务,工作不分主次,是领导干部能力缺失、治理水平低下的表现。缺乏大局意识与宏观视野,是事务应付式形式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一些干部不重视理论学习,每日穷于应对各类事务,缺乏对基层治理的长远规划和思考。此类干部,看似忙忙碌碌、倍加辛苦,却未将基层实际工作开展顺、落实好。长此以往,基层陷入“无事找事”怪圈。曲解“群众无小事”,将群众当成“巨婴”,把干部作为“保姆”,为人民群众包办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各类大小事情,不仅远离群众路线核心,还加重基层负担,折损政府财政支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清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重大危害
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同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其危害,在于装腔作势、有名无实,更在于它的“异化”,让基层工作变味走样。
(一)加重基层负担。形式主义易使基层干部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文山会海”“数字留痕”“事务应付”等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严重内耗基层干部精力。随着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基层干部压力逐步加大。面对形式主义的发生,许多基层干部纷纷表示无奈。对上级安排的硬性指标层层加码,基层干部虽怨声载道,却也只能努力适应环境,完成指标任务。长此以往,往往使基层干部陷入“以形式主义应对形式主义”困境,进而滋生出新的形式主义。
(二)损毁干部形象。形式主义加大基层干部脱离群众的风险。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使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能力与诚信产生怀疑,严重影响基层干部的形象与公信力。一些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喜欢喊“宣传口号”,重“项目包装”。所展示的,并非群众所想;所行动的,也不是民心工程。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引发不良连锁反应,不仅伤害了人民群众情感,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还使党失去权威,难以凝聚和动员群众。久而久之,则助长基层干部养成浮躁、虚荣、投机等不良风气,恶化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既寒了群众心,也坏了干部形象。
(三)浪费公共资源。形式主义过分消耗基层治理中的公共资源。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长期透支公共资源。具体化、指标化、刚性化等要求,时刻捆绑着基层干部。上级下达的任何一件事,基层有条件要做,无条件也要创造条件做。一旦被发现迟延停滞的问题,则需快速整改,以对上级先有个“交代”。此类做法,未充分考虑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匹配度,产生人力、物力的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2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