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融课:高校思政课的方法创新(学校)

话语融课:高校思政课的方法创新
    以话语体系创新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革新,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与效果、增强高校思政课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关键路径。当前,思政课课堂上仍存在着诸如讲大话、硬话、旧话、个人独白等问题。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首先明确“给谁讲、讲什么、怎么讲”,坚持守正创新,通过转化话语表述方式,做到大话小说、小中见大,硬话软说、软语入脑,旧话新说、新词入耳,大家共说、对话走心,切实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人生金课。
    大话小说、小中见大。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主要体现在思政课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宏大叙事及其政治导向功能上。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就必须处理好“高大上”与“小而美”之间的关系,将抽象的宏观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叙事,于细微之处揭示深刻的道理。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政治导向,严守政治底线,从政治高度出发,用党的创新理论和辉煌成就讲深讲透讲活“高大上”的大道理;另一方面,要以小的切入口展开突破,从身边事、日常事出发,通过小题材、小事件来揭示宏大主题,运用生活中的朴素真理讲深讲透讲活“接地气”的小道理,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启发和共鸣。此外,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复述者,而应是教材内容的积极组织者、建构者、开拓者与创新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综合运用这两种话语创新的优势,可先通过“大话小说”的方式引入主题或概念,然后运用“小中见大”的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和讨论,再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大话小说”与“小中见大”重在微观切入与细节挖掘,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走出课堂、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深挖社会育人资源“富矿”,以社会活素材丰富思政课教学,主动将区域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并将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硬话软说、软语入脑。思政课承载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与塑造主流价值观念的崇高使命。为了有效达成这一目标,亟需将思政课教材中刻板、抽象、生硬的语言软化,即转化为更富情感色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表述,如此方能使之有情有义、入脑入心。A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灌输性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使用直接、明确、不容置疑的话语表述方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可确保教学话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娱乐化倾向;启发性方法更倾向于使用温和、委婉、疏导的话语表述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产生共鸣,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为了更好地综合运用硬性话语与软性话语这两种话语方式,以及灌输性与启发性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一是明确使用场景,适用于明确表达观点、立场或要求的情况,可使用硬性话语明确表达政治立场;适用于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话语传播效果的情况,可使用软性话语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避免结论先行,思维封闭,让人生厌。二是要灵活转换,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转换话语表达方式。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和课堂情境,思政课教师应先以软性话语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但当需要指出不足或进行批评时,应适时转向硬性话语,清晰明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灵活转换不仅有助于维护课堂秩序,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使思政课成为坚定政治立场、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平台。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又要启智润心、润己泽人,做“经师”和“人师”统一的表率。主动对标“六要”要求,积极内塑自我、提升自我,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做到课上课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确保自身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优秀教师,使思政课达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效。
旧话新说、新词入耳。思政课对学生而言,其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1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