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和图书馆都是我比较喜欢驻足的地方。
与书为伴,能让人片刻进入既“无我”也“无他”的状态,一头扎进书里,在文字里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暑假里去市图书馆借了几次书。我的借书卡一次能借出6本,所以每次都会借6本回来。书厚一点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布袋子就会被塞得满满的。
上一次去图书馆,在写着“教育”的几个专柜里转悠,上千本书,究竟哪些适合我看呢,总不能每一本都去翻翻吧。
这时,一本书名映入了我的眼帘——《看见每一个学生》。取下来翻了翻目录,决定带回家再细看。
《看见每一个学生》为何那么吸引我?
没有细看内容之前,大概是因为做了那么些年学生,当了那么些年老师,有一些共鸣。从小到大的学生生涯里,一直都是几十人的大课堂,听到的,体验到的都是:给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无外乎两类学生,成绩很好的和成绩糟糕调皮捣蛋的学生。我的成绩在小范围内是中等偏上,没有什么特长,让老师对我有印象,全靠一点成绩撑着。大部分时间是属于“被看不到的那一类学生”。
我的性格偏于内向,也会有因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相貌感觉自卑的成分,不会主动去跟别人交流。当大家围在老师身边,七嘴八舌,谈笑风生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离得远远的。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不合群,有人觉得我孤僻……实际上,我希望被看见!
这种情形,上了高中后得到改观,到了大学就开始飞跃。估计我的大学同学都不相信我曾经是一个极其内向的人,他们会觉得我非常积极,做什么都冲在前面。
那真不是我有多优秀,是我突然被点醒了,从一个小地方来到大城市上学,不能等机会,因为你没有机会可等,要成长,你得自己去争取机会。再就是到了大学,很多同学开始享受离开了父母的自由生活,他们对于学习的事,对于学校的事不再那么关心,这样才衬托出了我的不一样。
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长什么样子,他有着什么样的个性,他实际上都希望被老师看见,被同学尊重。
《看见每一个学生》的作者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读着她与学生的一些片段,自己也回味了一遍中学生活。
书认真地看完了,还是简单写几点感受:
1.学生的异想天开,“胡言乱语”实际上也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
老师从学生的言语开始,一步步引导孩子们走进作文的世界,走进自我反省成长的世界
2.学生时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啊。
爱记日记 ,爱写随笔,希望通过文字和老师交流,用词造句都是斟酌了又斟酌。书里写到的学生,不就跟我当时一样一样的吗?我初中开始写日记,高中写了好几本随笔,悄悄地递交给老师,希望他能读读我的每一篇随笔。每次看到老师的点评,我就非常激动。
3.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更在于细微之处。
书中有一篇写“大城市的留守儿童”看得我很动容。丫丫住在城市,爸爸在另外一个城市做生意很少回来,妈妈做直销工作,哥哥上大学也不在家,只要妈妈出差,她就成了留守儿童。独自一人上学,吃饭、睡觉。可以想象在夜晚从噩梦中惊醒的时候,看着空空的家,丫丫内心里有多害怕。
表面看来,她很独立,什么都自己做。细心的作者发现了他们家的问题,跟她的爸爸妈妈电话沟通,父母的态度多少有了一点改观,爸爸回来的次数稍微多了,几乎不露面的妈妈,也会和爸爸一起来学校见老师,聊孩子的情况。
初二那年,年级搞“十四岁青春营”活动,要求爸爸妈妈给孩子写一封信,丫丫父母在老师的特意嘱咐下,还是忘记了写信,“不好意思,老师,实在太忙,把这事给忘了。”
最后是在截止日期到来的时候,作者以老师的身份给丫丫写了一封信。原本以为收到不信件的丫丫,捧着手里的信,“我的手颤抖着,紧咬着双唇,看着手里的这封信……眼泪从我的脸颊上滑落下来,一滴一滴如同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看到我在哭,老师过来抱抱我拍拍我,我看到了老师的眼泪,那是我眼中最美的眼泪,泪眼朦胧中,我们都笑了。”
这一篇我是流着泪看完的,多么有爱的老师啊!老师这么一次举动带给学生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她今后的人生。
4.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要靠爱和被爱来成就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手段即使有效也不该用,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育人。
偶尔会有家长说:老师,你太温柔了,你要对他们严格一点,凶一点!我差一点就被影响了。静下心来细想,为什么有些孩子第一次见到我,没过多久就主动来拥抱我,有些孩子见过我之后,就认定要选择我当他们的老师,有些孩子总是很期待和我见面……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坚持初心,做好自己就行。
当我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提醒自己,下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被爱,被关注,被公平对待的。我虽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我仍希望给到每一个学生成长的机会。希望他们离开我多年以后,能够回忆起我们相处的些许美好时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