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这篇小说,通过阿Q的生死,给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读了许多遍,我仿佛有一种感觉,阿Q既是国,也是人。通过阿Q,既体现当时中国的一些特征,又体现中国人的状态。
阿Q来喻国,实为阿Q的精神与当时的中国状态相吻合。为什么说阿Q是国?是中国的体现?从整体上来看,全篇阿Q的命运有起有落。而与此一般的,清末以来的中国不也是在衰败中有过兴起嘛,也就是民族工业的春天,但也走向了败落。“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不是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这句话,揭示了中国的两个国家上的特点,好了伤疤忘了疼和宗主国的观念。在小说里,阿Q老叫自己是老子,可能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别的国家是新兴国家,外面的小国来打中国,就是不守礼,就是儿子打老子。
同时,以阿Q来喻国,阿Q的思想上有过改变,由封建到革命,中国的社会也是如此,这固然是探索;由革命到死,是清末到写书时的社会现象的缩影。从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在清末或是说鲁迅先生所处时代的动荡,可以说是社会、国家凝于一人之上了。有的小说无法深析,因为他本来就是简单的,但有的越是深思,便觉得奥妙和深远。也许,真正好的作品,就是能够让我们去思考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感受鲁迅先生文章之美的原因。
阿Q喻人 。喻思想封建顽固之人,喻以圣贤自居之人,喻懦弱胆怯之人,喻革命之人,喻贫苦之人。同样是这一句话“打完之后 ,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不是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个一般”,可以看出阿Q的性子里,有一种“独处是老爷,聚众是儿子”的感觉。这也在展示着,一个有幻想的人,走进现实的故事。而文中阿Q的心理与语言,使这种展示更为立体与深刻。有兴有衰,阿Q的命运一开始是平庸的、普通的,后面改变了,有钱了,再后来,造反了,失败了,被枪毙了。如此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
在小说里,阿Q是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他的口头禅和想法一直没变;而且阿Q崇尚礼节,住土谷祠,这些行为,也是他们的身份的一个体现。还经常以老子自居,这个老子,可能也就是圣贤吧。阿Q是极守旧之人,见不得女人越过线,甚至在街上看见女人与男人聊天都在心里骂两句。可笑的是,他却又以“无后为大”调戏吴妈,想传宗接代。可谓讽刺当代腐儒的矛盾想法。且阿Q无论是发财还是革命,都回到了土谷祠,可以看出他的守旧与固执,是本性不变。阿Q是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像袁世凯,最后是敬天地,供孔孟的半个皇帝。但,阿Q的结局是悲惨的,所以是可怜、贫苦之人。
“他永远是得意的”既是当时国之状态,又是国人之状态。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1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