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赵县何止千年,亦非一些资料上说的2500年,而追根溯源其历史几达万年。下面我们就赵县的历史源头进行一番探讨。
赵县城北双庙村北的人祖庙,并排着两座庙堂:一曰伏羲庙,一曰女娲庙,而且两座庙堂前各有一口名曰“龙泉”的水井,从而形成了“双庙龙泉”胜景,它向人们诉说和传承着一种很古老的文化信息。
传说,当年洪水泛滥,伏羲、女娲和小妹伏金三人乘坐大葫芦来到这里,看到有三个泉眼往外冒水,三个人就分别坐在三个泉眼上,镇住了水灾。等大水退去后,人们把三个泉眼砌成三口井,并且在三个井上盖上了庙,供奉伏羲、女娲和伏金,只是伏金的庙在河北岸,伏羲和女娲的庙在河南岸,相距一里路,所以又有“一里三个庙”之说。自此之后,双庙村这一带就成了伏羲女娲结伴游徙寻觅世界的居住点。当时二人各吃各的井水,从不混用,其文化特点是结伴而未成婚。伏羲、女娲的故事虽为民间传说,但绝非空穴来风。
伏羲,风姓,又名宓羲、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为伏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一,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伏羲的记述,所处时代约为七千至万年的史前时代。正由于伏羲、女娲在此生活,我们赵县的历史也就推进到了七千至万年的史前时代。一批批民俗学专家先后考察了双庙的伏羲文化,一致认为:双庙村的“哥哥姐姐庙”是伏羲女娲婚前生活地域的活标本,内涵丰富,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双庙人祖庙的重建越来越受到了全国各地人士的关注和认可。2014年,台湾大福村的村民不远万里而来,用两辆大巴车拉了两车人到双庙人祖庙认祖祭拜 。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城东重镇范庄村,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初四这里都要举办以“崇龙、敬龙、祭龙”为主题的大型民间祭奠活动,方圆几十里数十万人云集,共同表达对龙的崇拜。这里的人们自认为是龙的后代,把龙神称为“天地三界十方真宰”,并制成“龙牌”来敬仰供奉,这一活动也就被称之为“龙牌会”而龙牌会供奉的为上古部落首领共工氏的儿子勾龙。
《淮南子·天文训》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颛顼(zhuān xū)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为华夏上古时期五帝之一。共工氏的儿子勾龙又称后土,对发展农业很在行,因为其父被颛顼打败,并怒触不周山,闯下塌天大祸,他很难过与内疚,为了弥补父亲的过错,他开始治洪水和补地裂。
勾龙来到当时的九州冀州之域,所到之地劈山开路,治理水患,平整土地,播种五谷。当他来到现在的范庄地区时,那里还是土地崩裂,沟壑横溢,到处都是水乡泽国,侥幸活下来的人们缩在高岗上,个个有气无力,面黄肌瘦,濒临死亡边缘。勾龙见状不敢怠慢,立即利用排山倒海的本领,疏导洪水,治理沙荒,捕捞鱼虾为食,拯救黎民百姓,然后教导灾民结草为庐,遮风避雨,以食为天,种植五谷,广植树木,改良水土,有一种叫做“棠”的野生果树,经过十几代人的选育改良,培育成了后来的梨树,果实甜脆可口,享誉中华全境,农人赖以为生。后来又被定为朝廷贡品,每年都会委派官员前来监督采摘,并直接押运京城。几年之后,这里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颛顼闻讯十分高兴,想让勾龙负更大的责任,于是派人到处寻找勾龙。勾龙误以为颛顼忌恨当年与父亲大战之仇,要来追杀自己,而这将又是一场恶战,为了不连累当地百姓,他便化作白娥恋恋不舍地自己飞走了。自此,范庄一带就有了“勾龙化白娥”的传说。每年刚到农历正月,虽然还是天寒地冻,但这里就一定会出现白蝶飞舞,人们认为是勾龙显灵。范庄人自认为:我们这里就是龙庄,你如不信请看“范”字,“上边草遮阴,旁边一河水,水边一条龙,张嘴翘着尾”,是不是呢?天意乎人事乎?
颛顼、共工氏、勾龙都是正史与多种文献记载的人物,距今五千至七千年,这可看作赵县历史的一个时期。勾龙传说提供了远古民族迁徙和勾龙部族归宿的信息,为研究史前史、神话、远古民俗提供了口碑资料。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范庄人以龙牌会的形式,将龙升华为崇拜偶像和精神寄托,这一活动不仅是“全国唯一”,而且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远在新石器时期,赵州之地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2010年被发现、2013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的贾吕新石器文化遗址,被确认为距今5000至6000年前的古村落遗址,这表明当时在赵县一带已经形成较为密集的人群聚落——村落,而且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这是赵县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也填补了石家庄地区新石器中晚期考古发掘的空白,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正本清源,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一起为家乡的万年历史鼓与呼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uaichafanwen.com/10426.html